中国绿发会回应近日引发网友热议的大学生虐猫并拍摄视频贩卖一事,委员会秘书长表示,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目前这类事件,施虐者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只能从道德方面受到谴责,违法成本较低。
绿发会提到,他们一直在努力推进动物保护法的制定。那么,在无“法”保护动物的当下,面对虐猫事件,在道德谴责以外,我们就没办法保护这些动物了吗?
此次的大学生虐猫事件,揭开了贩卖虐猫视频这个黑色产业链的一角。有人实施虐待行为,拍摄视频在网络平台上传;有人在经营这样的黑色交易,以此牟利;也有人以并不高的价格购买视频,满足自己的变态心理。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中,虐猫不犯法,但在网上发布虐猫视频是违法行为。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管理规定》第七条,网信部门可以对血腥暴力视频发布者予以处理;相关部门也可以联合发布、传播的平台,严查这一链条的各个环节,对其进行严厉打击。
靠着虐猫行为或是影像来获得心理满足的人,很难让人认同他们的心理是健康的。一些被曝光的施虐者,在受到谴责的同时,如果社会上有心理援助的公益平台愿意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也许这样的帮助比无止境的愤怒,更能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曾经行为的恶劣。更进一步,如果有专门针对有虐待动物行为和倾向的人群的心理咨询平台,可以让人在意识到自己产生恶劣想法时便主动请求帮助,或许也会从根源上减少类似的施虐行为。
媒体每曝光一次虐待小动物的事件,有关虐待动物的立法问题都会引发一次舆论热议。期待法律能够越来越完善,对这类社会影响极为恶劣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而在此过程中,各方各界也可以通过不同方向的努力,为这些小动物打造一个法律之外的保护伞。
来源:红网
作者:仲迪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