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学坤表示,他今年带来两个提案,其中一个是推行农民退休制度。
对于建立农民退休制度,很多人都非常赞同,因为这意味着,一旦确立了这一制度,农民也可以像城市职工那样,退休之后按月领取退休金。
然而,也有一部分网友泼冷水:设立农民退休制度,只能说说而已,无法真正落实,毕竟,中国农村人口的基数较大,农民退休金是一笔公共财政啃不下的骨头。
网友的分析似乎很有道理。然而,笔者却不敢苟同。我们先来说说农民退休制度的积极意义。一旦建立农民退休制度,农民退休后可以按时领退休金,这既能改善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也能让子女更加从容地投入工作。再者,有了退休金,农村老人看病更积极,消费更积极,如此一来,则可以减缓社保压力,促进经济发展。
或许有人说,农民老人生性勤奋,就算发了退休金,他们还是不愿退休,不愿“洗脚上田”,不愿放弃农耕,这岂不是与初衷背道而驰吗?其实,我们不必担心,大家想想:就算是城市职工,不也一样有很多“退而不休”,拿着退休金继续参与社会劳动吗?退休金是一笔保障,让老人能在“劳动”与“退休”中从容选择,有何不可呢?劳动光荣,这一点亘古不变。
建立农民退休制度,让农民有尊严地养老,这必然会增加国家的财政开支,甚至不客气地说,这笔开支还相当巨大。不过,农民退休制度难道真的只能过过嘴瘾,无法真正落实吗?恐怕也不尽然。其实,我们眼下已经有了农民退休制度的雏形——60岁的农村老人,每个月可以领取至少60元的养老金。
诚然,农村老人的基数很大,国家财政或许无法承担“退休农民”每月超千元的退休工资,但我们可以先来一个低标准的“农民退休制”,比如,退休的农民每月领300元。假如真的是300元标准,减去已经实施的60元养老金,实际新增的也只有240元。这对国家财政来说,不算是巨额负担吧?
让农民老人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有尊严地养老,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就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而言,这也不算是无法跨越的障碍。因此,我非常赞成王学坤委员关于建立农民养老制度的提案。
来源:红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