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研究生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我国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从小到大、从有到优的发展过程,下步要加快实现从优到精的蝶变。
从小到大。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将培养高等学校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截至2020年,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百废待兴,到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这来之不易的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意味着我国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
从有到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和天宫一号总体设计团队、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的陈薇院士团队业务骨干,都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在创业创新的时代潮流中,研究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大批研究生已成长为行业翘楚。研究生教育有力支撑了科技进步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已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
从优到精。当前,世界科技竞争更加激烈,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涌现一批世界级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加速的趋势,需更好发挥研究生教育“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功能,不断强化创新型国家“高精尖缺”人才供给能力,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蓄能。培育世界顶尖科技人才,高校责无旁贷。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强人才选拔和培养的一体化、创新性设计,构筑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解决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水平人才紧缺问题。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新时代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将再踏新征程。要着眼于培养更多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精尖缺”人才,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支撑。
来源:红网
作者:向秋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