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陷阱公厕”曾被清除,一个“曾”字意蕴丰富

来源:红网 作者:张小草 编辑:陈乘 2020-09-15 21:18:32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甘肃敦煌市境内有一处专坑游客的“陷阱公厕”。厕所建在松软沙土上,停靠车辆容易陷入沙土,拖车则需要找指定的救援人员,且收费不菲。9月14日晚,当地官方微博账号发布消息:针对网曝的“陷阱公厕”一事成立联合调查组,涉事经营者已被责令停业整治。并表示,目前全市范围内正在开展旅游行业行政执法项目整治工作。

从网上曝光的短视频中看到,所谓的“救援人员”态度蛮横、出言不逊,粗暴阻拦其他过路车辆对陷入沙土车辆救援。视频引发关注,并有许多网友在线吐槽在此遭遇过“陷阱”:有的在相同地点陷车后,被要求一个人花150元玩一次“沙地车”套餐,对方才把车拉出来。有的表示自己也曾在这个地方被“套路”,三车被陷,每辆车交了500元拖车费……

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对旅游期间发生的一些不和谐的“插曲”,人们大都会选择息事宁人。毕竟相对于维权可能耗费的时间、精力和花销,直接选择“花钱消灾”“再也不来”更加容易。如果不是爆料网友的较真,在社交媒体上曝光视频,人们很难想象如今竟然还存在这种先“挖坑”后强制游客“被救援”的“路霸”行为。“陷阱厕所”恐怕将对敦煌当地的旅游形象造成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

在媒体的报道中,当地文旅局回应“陷阱公厕”中提及“曾被清除,将重点整治”。一个“曾”字可以说是“意蕴丰富”,既道出了当地对此类情况的了解和有所行动,同时也反映出往日整治成效不够彻底。

良好旅游形象的树立非一日之功,但一个恶性事件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让一个景点“背负恶名”。根治“陷阱公厕”等“花式宰客”乱象,必须要加大监管、执法和处罚力度,加大“宰客者”的违法成本。要建立旅游景点经营违法违规行为披露制度和监督平台,定期曝光不诚信的经营行为并公开处罚处理结果,让“害群之马”无处遁形。要畅通投诉渠道,鼓励游客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进行监督和维权,比如黑龙江成立了诚信基金,针对游客在旅途过程中遇到的“坑”,诚信基金“先赔付,后查实”,充分保障游客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鼓励和倡导诚信经营,摒弃只为一己私欲破坏整个地区形象的恶劣行径。

中秋国庆双节将近,为充分把握旅游消费机遇、最大限度激活国内旅游市场,全国已有超 500 家景区发布消息,将实行不同的门票免费或折扣政策,这正是树立良好旅游形象的最佳窗口。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规范旅游行业的力度,“治”出成效,让心存“一锤子买卖”“狠宰一笔”的漏网之鱼在市场没有立足之地。

来源:红网

作者:张小草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9/15/830752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