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9月20日,网络传播“贵州凯里玻璃厂大桥一桥墩出现裂缝”的图文信息,引起市民广泛关注。收到相关信息后,凯里市相关单位立即组织现场查看,并安排无人机对网民反映裂缝处近距离观察。
原来,所谓的裂缝均为桥面雨水沿伸缩缝流向拱圈后的印迹,由于时间较长,在水流经处形成水印及青苔所致。
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监督成为了最常态最普遍的监督,有句话说,“上访不如上网”,于是社会生活中或工作中人们的“不尽如人意”或工作上的不到位,往往会通过网络反映出来,从而使网络成为了人们反映问题的平台。
然而,在工作中,由于大多数干部对网络舆情的正确处置缺乏足够的认识,于是凡出现舆情,相关部门不从查清事实真相解决具体问题回应网民关切出发,而是一味请求或要求删帖,殊不知,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把事情弄遭。因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像治病没有根除病因一样,疾病往往会复发,甚至越来越严重。
那么出现网络舆情怎么办?
首先就是要立即查清事实真相。舆情发生后,要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单位,针对舆情反映的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认真核查。要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胸怀接受网民监督,并迅速查明真相,及时回应关切。
其次是要迅速解决具体问题。查出问题,就要迅速解决问题,而不是想方设法去“遮短护丑”。如大方县拖欠教师工资舆情发生后,该县没有从解决具体问题出发,而是捂盖子,打压恐吓发贴人员,导致这一舆情迅速发酵。
再次是及时回应网民关切。网民反映了问题,是对我们工作的监督,言语上虽然有些过激和不当,但只要出发点是好的,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我们就要虚心宽宏去接受,没有必要触及舆情就火冒三丈、大发雷霆,相关部门单位与其把心思花费在对发贴人的打击报复上,不如认认真真地解决舆情反映的问题,回应好网民的关切。
只要我们真切地解决了问题并及时加以了回应,工作上尽管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一定会得到网民的支持和谅解。
来源:红网
作者:李万军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