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越界的“共享会员”何以有市场

来源:红网 作者:池铭晰 编辑:张瑜 2020-10-01 21:28:51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优酷公司以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将咪猫视频诉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索赔190万元。原来,咪猫视频打着“让大家免费体验会员特权”的旗号,利用“共享会员”模式非法扩大网站热度,损害优酷公司的合法商业权益和竞争利益。这一扰乱行业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的灰色产业链,将“共享经济”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10月1日 新华社)

近年来,“共享模式”成为年度最热经济新趋势。从最早的共享单车,到之后的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KTV、共享健身仓……共享经济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共享模式”也成为资本竞相角逐的新“风口”。而随着需求的不断多样化,也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共享会员”业务。然而,这样的“共享”生意,已经涉嫌违法。

拿新闻中提到的咪猫视频来说,该网站“共享会员”的方式为,用户通过上传各大视频平台VIP账号或完成其他限定任务,兑换优酷VIP权益卡,在APP内观看优酷VIP片源,实际上是平台为用户自动绑定登录至他人的优酷会员账号进行视频在线播放。而优酷明确规定,会员账号仅限于个人使用,不允许转借和租赁他人。咪猫视频这样的做法,已然越界。

实体产品的共享模式还好,因为实体产品一旦购买,购买者基本上就拥有了物品的所有权包括支配权。而像“会员”这种依托于某一个互联网平台的虚拟账号,用户对于会员账号仅拥有在平台范围内的“有限使用权”,用户想要享受会员服务,就需要遵守平台的相关规则。“共享账号”虽然给用户带来了实惠,但很可能已经越界。那些带有明显商业化性质的大规模“共享会员”业务,可能就是以共享为名,行违法之事了。

讽刺的是,“共享账号”却颇受用户欢迎。何以如此?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视频网站的服务跟不上,缺少能够吸引用户长期留下来的优质内容,这就导致不少用户对“共享账号”有了需求。例如,用户经常遇到的,明明买了视频会员,却还有15秒电影推荐广告;有的影片,会员观看还要另付费;自动续费按钮非常隐蔽,一不留神就自动开启好几个月……不少购买视频网站会员的用户,落入了视频会员“含金量”不足、消费者权益难保障的“坑”里。由此,不禁要问的是,虽然我们支持视频网站打击各种扰乱网络生态、破坏“付费会员”模式的不法行为,但在这之后,视频网站就一定能留下那些热衷购买“共享账号”的用户吗?

总而言之,提供”共享会员”的各平台,应该加强行业自律,合法运营,摸清边界,严禁越界。用户也应自觉遵守网络视频平台的用户协议,保护个人信息,警惕这些“免费的午餐”。但与此同时,视频网站方面恐怕也应当改进服务,让用户主动远离“共享账号”,心甘情愿地掏钱买会员。

文/池铭晰(苏州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池铭晰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0/01/846729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