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基层干部向媒体吐槽称,他们乡镇迎来一次上级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一个星期可以吃几次肉”,有位村民回答“一个礼拜吃一次”。后来反馈情况时,当地基层干部被告知这个问题答得不合格。为了检查能过关,他们于是专门研究了一下答案,让村民再遇到这类问题时回答“想什么时候吃肉就什么时候吃”。果不其然,复查时这个问题通过了。
据了解,上级部门到基层检查考核,不看实际情况,只看能不能套得上“标准答案”的情况还很常见。比如在东北某农村地区,村民习惯在院子里堆放柴火垛,当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为了应付上级的环境检查,干部要求每家每户门前的柴火垛必须整齐码放,为此还特意聘请了工人来村里整理柴火垛:“必须码得整整齐齐,排成一条线,不然检查通不过,还得重新码。”
为了确保到基层检查考核的实效,领导干部心中有一个期望值,有一个预估的答案,这无可厚非,但这个答案未必一定要标准。要知道,基层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各有不同,如果硬要用一个“标准答案”去检查考核所有的基层农村,那确实是有一点勉为其难的。稍一不慎,就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但不能确保检查考核的实效,而且还可能成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成为群众的笑谈,影响政府公信力。
退一步说,如果一个部门到基层检查考核,确实需要“标准答案”,这个标准答案也不能由几个领导干部坐在办公室,拍脑袋决策,凭空想出的“标准答案”,它只能是广大党员干部下高楼、出深院,走村入户,深入基层农村第一线,去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然后根据基层的实际情况,根据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广泛地吸纳群众的智慧,制订出接地气的“标准答案”。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检查考核是指挥棒,上级部门的指挥棒如何指挥,下面的基层干部就会如何精准发力,迎合上级的指挥,以此获得一个好成绩。如果上级部门在基层检查考核时,机械照搬,套用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必定会导致基层干部的精力用错了地方,让考核检查严重变味走板,背离初衷。
来源:红网
作者:江文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