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浪费无包装商店”的主人余元把天然草木制成的洗手皂液、洗衣液和洗发水,一一装进可挤压的大容器里。在余元商店的展示架上,摆放着一个玻璃罐。里面装着糖果纸、快递袋、机票、药片、衣服标签、音乐节发放的丝带手环等。这是她过去的6个月里,留下的所有无法降解处理的垃圾,不到0.5公斤。(12月13日《新京报》)
半年产生不到1斤的垃圾,这在许多人眼中,恐怕难以想象。零浪费生活方式的鼻祖Bea Johnson,在她所著的《零废弃之家》中提出了生活的五步简单要领——5R原则,即refuse(拒绝)、reduce(减少)、reuse(重复利用)、recycle(回收)、rot(堆肥)。毫无疑问,“余元们”坚持了这一点,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2009年,日本的山下英子提出“断舍离”,将“极简”生活方式带入了公众视野。“断舍离”并非降低生活水准,反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自由开阔。以余元为代表的中国“零浪费”支持者们也是如此。在“零浪费无包装商店”中,我们既看出了东方智慧,也看到了中国特色。
有道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两全其美。”开辟洗手皂液、洗衣液和洗发水的“散打填充区”,请顾客带自己的容器过来灌装,让瓶子重复使用,减少浪费,颇有“出门打酱油”的传统生活乐趣。让“零浪费”更有居家过日子的味道,且能走出“家”的小范围进入社会,正是其值得关注的亮点。
其实,享受“极简生活”,力求“物尽其用”,一直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清朝时期,雍正皇帝曾下圣旨说:“谕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食,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断不可委弃。”可见,“零浪费”不是全然的舶来品,它在中国有生存的土壤,应当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和欢迎。
近几年,“零浪费”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响应。10月份,“源头减量零浪费街区”试点项目在上海黄浦区益丰外滩源正式启动。而在第40个世界粮食日,某外卖平台则联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起了“外卖零浪费挑战”。力求勤俭节约正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眼下,不能让“零浪费”仅仅停留在“噱头”“新潮”。它应当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中,成为多数人所坚持和倡导的生活理念。对此,除了给予“零浪费”支持者们必要的精神与物质鼓励,还需要深入各界展开宣传,引导儿童、学生学习了解,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将“零浪费”贯彻到底。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