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2月8日,广东东莞网约车司机艾先生车上的一名婴儿突发疾病,艾先生连闯三个红灯紧急救人,事后联系乘客望作证以撤销罚单时,“乘客”却称“跟我没关系”。舆论被引爆,乘客被指“冷血”。12月15日,经过警方核实,医院当时给艾先生的联系方式并非当事乘客的,而是与当事乘客同时段入院、且情况基本相似的其他病人的联系方式,导致艾先生在请对方帮忙撤销违章的过程中出现误解。(12月15日 光明网)
“家属拒作证”系乌龙,误会解开,皆大欢喜,这本是一桩代表着社会正能量的典型事件。但欢喜之余,还需反思这次新闻报道中媒体的失责。
诚然,在这次事件中,媒体确实不是事件的唯一过错方,甚至都不是主要责任方。因为,错误的患儿家属电话,是医院转交给司机艾先生的,“患儿家属”拒作证的信息,也是艾先生提供给媒体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媒体可以从中“完美脱身”。作为公众最为信任的信息提供者,媒体有责任有义务去再次核实信息,保证新闻信息的准确真实,不能因为艾先生代表正义的一方,就对其言语全盘接受并予以采纳。当然,那些没有核实信源就“跟风”转发的媒体也有一部分责任。
媒体是大众获取信息的至关重要的渠道。虽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早已不局限于媒体,但是网络世界的鱼龙混杂,让媒体的声音在近些年来显得越发可贵。在虚虚实实的信息洪流中,媒体渐渐成了我们获取准确信息的最为便利的也是可信度最高的方式。
然而,一些媒体过分追求“快”,忽视了“真实性”原则。2018年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中,新闻的报道从“女司机逆行致公交车坠江”到“公交车司机凌晨k歌,导致开车时注意力不集中”,最终事件的真相才得以明了:原是乘客闹事的过错。新闻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转,甚至有人开始盘点起“几大可笑的反转事件”,这种本该被引以为戒的事件,似乎渐渐转化为人人都习以为常、轻易略过的事情,这才是最可怕的,也是最应该警惕的。在这些事件中,媒体报道什么,网友们就一边倒地去站队,骂女司机、骂“无情无义”的患儿家属。等到事件真相浮出水面后,媒体把之前错误的新闻报道一删,装作无事发生。那些“义愤填膺”的网友也噤了声,更别说对网暴受害者的道歉了。这里,且不讨论网民的“无脑”行为,因为在舆论的形成上,媒体才是背后的风向主导者。
媒体需要从中深刻反思。在人人皆可拥有麦克风的时代,在各种营销号大肆泛起、各类不实信息如病毒般传播的互联网世界里,真实的东西更为宝贵。所以,媒体更要担负起为公众提供真实的新闻信息的责任,同时重视自己的舆论引导作用,引导公众意见形成一个开放、冷静、理智的舆论场地,而不是情绪垃圾箱。
媒体不能因为犯错的成本低,就屡屡试探公众的信任底线。确实,从表面上看,在发现自己的新闻报道有误后,直接把新闻帖子、链接、文章等等删除,就可以抹去报道或转发不实新闻的痕迹。相比于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犯错成本更为低廉,也就让部分媒体的侥幸心理滋生得肆无忌惮。可是实际上,这样的做法不过是在掘墓自葬,在一点点抹去、消耗自己的威严。
不可否认,媒体也有难言之隐。人人都有麦克风,也就意味着,媒体的身边隐藏着众多的显性、隐性竞争者。新闻报道的稳定地位受到了冲撞,逼着媒体不得不积极寻找互联网世界中的可以容身的一方栖息地。互联网时代讲究“快”,媒体就附和这个要求,不断地追求快。这本身也没有错,新闻报道本就该有时效性,但切勿求快失“真”——只强调快,而忽视了对新闻真实性的把关。不管什么时候,无论处于传统媒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都不应该牺牲新闻最为基本的准确真实。
文/代李蓉(山东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代李蓉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