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一则女子大闹高铁车厢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视频中,女子未戴口罩,情绪激动,在车厢内大声叫骂并踢踹座椅,还殴打乘务员。北京客运段工作人员证实,该女子刚上车就跟其他旅客产生矛盾,初步判断为产后抑郁症,乘务员第一次劝她就被她殴打。(1月16日 澎湃新闻)
据车上其他乘客反映,该女子一上车就在车厢内外放音乐,音量过大以致影响到很多乘客休息,无论对乘务员还是来劝解的女孩子,态度都比较恶劣,感觉是个“不好惹”的人。当乘客们被告知该女子患有产后抑郁症后,也表示了一定的理解。
我们不会对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女子有任何的歧视和苛责,但是从行为本身来看,已经是造成了不良的公众影响,殴打砸伤乘务员,与乘客发生矛盾,影响许多乘客休息,破坏了高铁应有的秩序和规则。无论何时,都不能把个人的原因当成公共空间内不合理行为的借口。
客观来说,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会有情绪和压力,都有不称心如意的时候。但是既然选择乘坐高铁,选择来到了公共空间内,就注定不能够肆意妄为,任凭情绪宣泄,这是每个现代公民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即使心情真的难以抑制,不吐不快,也不能逾越规则秩序的底线,将自己的痛苦施加给前来善意提醒的乘务员和旅客。
从高铁霸座一系列事件为始,看到高铁上的负面形象新闻报道总是令人痛心,高速铁路作为我们引以为傲的大国成就,一列列高铁跑出了300公里的时速,展示了我们飞速的建设发展趋势。但彷佛一些人的素质水平得不到这样的飞跃,仍然原地踏步。现代文明成功建构了充足发达的物质基础和环境,也必然需要民众与之匹配的道德水平与素养。
关于高铁上公共空间问题的争议叩问着文明的底线,今年我国的《民法典》已经对种种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制度的确立和推行,需要民众的道德感随之上升,以此与制度更好地适配。高铁上能否如此发泄情绪,能否大声外放音视频,能否食用带有过度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此问题不仅需要规则的约束,更需要民众自己的思考和主动认识。
文/仲阳(郑州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仲阳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