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鸡娃”实为“填鸭”

来源:红网 作者:钟雅西 编辑:张瑜 2021-03-18 21:18:31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计划系列评论.jpg

近日,“每日人物”的一则卧底报道把“鸡娃”一词带回人们的视野,这一网络名词近年来早已在家长圈内流行开来。鸡娃,顾名思义,给娃打鸡血,主要形容家长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以督促孩子去学习、拼搏的行为,在北上广深地区尤甚。

仔细阅读“鸡娃”群里家长为自家娃列出的日程安排可以看到:英语考级、古诗背诵、运动训练、乐器熏陶,德智体美劳培养一样不落,孩子每天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连冲澡和入睡时间都要精确到分钟。这种从幼儿园起即严格执行的“魔鬼行程”不禁使人反问:鸡娃,真的有必要吗?

诚然,通过“鸡娃”,一些孩子沉浸在优质成长环境中,能够培养出卓越的习惯与品质,这也是“鸡娃”受到推崇之主要原因。但产生这种正向驱动,需要家长不断地消耗精力、反思教育方法,并持续探索孩子的发展规律。但在人满为患的“鸡娃”群里,能够真正做到的家长又有多少?这些疲惫的中产阶级,大多在工作或生活的疲惫中自顾不暇,面对孩子未来竞争问题时,便轻易落入各大补习班与教辅资料的焦虑营销陷阱。被负面情绪驱动着,“鸡娃”就这样演变成一场永无止境的“军备竞赛”,焦虑在家长与孩子之间不断传递,却很难真正得到缓解。

在三联编辑部关于“鸡娃”现象的论坛中,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昱鲲提出:研究表明在幼儿时期,孩子需要培养的更多是情感能力而非认知能力,但出于恐惧未知,害怕落后,被“鸡”的孩子们被迫跳过了亟须发展社会情感的童年阶段,一头扎进这场“踩踏式竞争”中,在永不止息的内卷中逐渐压抑,日益平庸,塞满的日程表使他们逃离自我。由此可见,所谓“鸡娃”,不过是另一种打着“为孩子好”旗号的填鸭式教育。

人生只有一次,家长总想竭尽所能将孩子推向更高的平台,帮助他们走上一条人生的坦途,这份良苦用心不难理解,但父母要成为孩子背后强有力的支撑力量,关注孩子的社会、情感和身体,培养孩子的内驱动力,这才是帮助他们不被未来社会淘汰的正确路径。

文/钟雅西(山西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钟雅西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3/18/910661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