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研复试内容的保密期限应该有多长?

来源:红网 作者:张新宇 编辑:张瑜 2021-04-09 21:22:38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计划系列评论.jpg

2021年4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法学类研究生的拟录取名单。其中,2021统考全日制法律(非法学)专业的考生成绩,吸引了诸多人的眼球。因为,在该专业中,有29名考生的成绩为0分。其中,包括3名初试成绩过400分,其中两位415分并列第一的最高分考生。4月8日,有网友爆料称,出现0分的原因,是因为这些考生违反了考试规则,在复试过程中存在“泄题”的情况。就此,记者联系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确认了有0分考生存在的情况,但表示并不清楚是否是因为“泄题”导致的处罚。(4月9日 封面新闻)

29名考生的成绩为0分,且发生于中国人大这所名校,如此一幕,所引发的舆论关注自然不少。具体原因何在,自然是很多人想知道的。考虑到此事涉及众多考生利益,更关乎对“后来者”的告诫与引导,期待媒体能进一步采访报道,也希望校方能积极回应、开诚布公。

当此时,事件原因虽尚待查证,但“泄题”之说,却引出了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复试内容属于法律规定的机密级事项,泄露机密承担相应责任似乎无可厚非,但考研复试内容作为机密事项的保密期限有多长呢?

在考生所填写的保密协议中,我没有找到关于复试内容的保密期限或者解密条件,只发现了关于不得在考后向他人透露招生考试内容,不得将试卷、答案和考试内容以任何方式转发给亲属和他人的规定。这个“考后”似乎没有期限,但是根据《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不能确定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除另有规定外,机密级事项保密期限不超过二十年。所以根据法律的规定,这个“考后”须有一个期限的限定,而保密协议中并没有关于期限的界定和说明。

在此情况下,任何考后分享都会涉及泄密。试问,是不是所有的知乎、微博等等社交软件上的考研经验贴,真题回忆录等的答主都应该被施以相当惩戒?这明显不合理,也正是缺少保密期限规定所带来的问题。

而且,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文件规定,招生单位联合命制和自行命制的试题(包括副题、单考试题),在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按国家机密级事项管理,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在启封并使用完毕后就不再是国家机密了呢?

退一步说,保密期限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复试结束后的分享已不再属于泄露机密,那么就只有在同一年中先进行复试的那部分同学需要履行保密义务,这会不会又造成一种义务上的不公平呢?为什么复试不能够采取统一进行考试的形式呢?像高考这样的试卷是绝密,统一考完后可以分享交流不好吗?即使不具备统一考试的条件,为什么不能多出几套题,或者提供一个隔绝电子设备信号的候考空间?为什么这些明明可以前期解决的事情,非要在后期去进行约束呢?为什么明明可以通过规则来约束的事情,却要去依靠不靠谱的人的自觉呢?

考研复试的试题内容,需要一个恰当的保密期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同时,也期待相关方面能够通过更好的规则去实现更好的公平,而不是依靠人与人之间脆弱的互信机制。

文/张新宇(北京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张新宇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4/09/917154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