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维扬书生
去年底,一篇《名校生挺进体制内》的热文席卷各大网络平台,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和对人才培养的思考。2015年,清华大学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的比例为8.8%,而到2020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11.3%。在北京大学,进入党政机关的毕业生比例从2016年的15.68%上升到了2019年的17.05%。(4月26日 《羊城晚报》)
公务员是各国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相关义务的公职人员。公务员一直以来都是职场热门岗位。
“名校生更愿当公务员”本不该成为新闻。
因为名校生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们也需要面对现实,选择就业。虽说他们自带流量,他们的身上比非名校生多了不少光环,但是这些光环并不能当饭吃,名校生因为出身“名门”,在就业市场上备受青睐,但他们在选择岗位时也不能脱俗,公务员岗位福利待遇好,收入稳定,社会地位高,尤其是受疫情影响,在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公务员作为首选,名校生当然也不例外。
说名校生更愿当公务员,并不意味着非名校生就不愿当公务员。
在“凡进必考”的前提下,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实力才是硬道理。2020年,中央办公厅共录用工作人员37人,其中有8人毕业于985高校,10人毕业于211高校,19人普通高校毕业,非名校生比例超过一半,这说明名校生其实并不比非名校生占什么优势,并不是拥有高学历、名校毕业的学生才可以顺利考上公务员,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只要实力强悍,照样可以击败名校生成为人生赢家。
其实,高校扩招后,名校生的含金量也大大缩水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今,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到基层做办事员、到中小学做教师,985当房产中介等,都成了稀松平常的事。如果考上名校后就马放南山,整天沉湎于打游戏、谈恋爱,名校生中途被清退的也屡见不鲜。这些名校生,其前途比非名校生更令人堪忧。相比而言,更愿当公务员的名校生肯定是名校生中的佼佼者。
名校生只代表过去,一旦成为公务员,名校生和非名校生就会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公务员岗位也与其他岗位一样压力山大,所谓机关不养闲人,“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悠闲日子早已成为过去。只有努力奋斗,才会有美好的前程。如果名校生抱着享清福、混日子的想法考公务员,即便成了公务员,迟早也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来源:红网
作者:维扬书生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