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际不打小孩日:一起对暴力教育说不

来源:红网 作者:王红峰 编辑:张瑜 2021-04-30 19:37:32
时刻新闻
—分享—

文/王红峰

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设立这一日子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引起社会的重视。 受惩罚的孩子往往出现更多不当行为、更糟糕的情绪状态和发展不充分的道德观念。(4月30日 澎湃新闻)

父母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有时却是伤害孩子最深的人。不少家长认为,父母打孩子不算什么事,适当使用暴力也是一种教育方式。殊不知,经常挨父母打骂的孩子,往往心理发育会受到影响。有的变得胆小懦弱,遇到问题不敢勇敢面对,长大后可能变得没有主见;还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的打骂,将长期的压抑情绪积累在心里,当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对抗父母的时候,就会不顾一切地与父母作对,青春期的叛逆就会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个时期,如果有人将孩子往不正当方向引导,那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教育专家尹建莉曾说:几乎所有良好的关系都没有太多的教条和琐碎的管制,都是在亲切的相处中为对方留下自主的空间,允许对方按他自己的愿望去做事,允许他做得不好而较少苛刻。尊重孩子的自由,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教育中有收有放。如果家长平时不管大小事动不动就打骂,让孩子产生麻木、恐惧心理,那么只会适得其反。特别是暴力行为,可能会被孩子学习和模仿到他的生活中。孩子最亲的总是那个最理解自己的人。一个不懂孩子的父母,会使亲子关系恶化,一旦恶化,孩子就会变得难以管教。

我们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没耐心的父母;没有越打越好的孩子,只有越打越“傻”的孩子。“你若懂我,该有多好”,对于孩子也是一样的。家庭教育法草案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孩子做错事情,往往因为他们在这件事情上缺乏更好的认知,或者缺乏对别人的关怀和同情心,或者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些方面的缺乏都不是一顿暴揍可以解决的。父母们应多些倾听,多些耐心,别把“我是为孩子好”当简单粗暴的借口;在孩子做错事时,当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同情孩子的困难,理解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来源:红网

作者:王红峰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4/30/925284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