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假日期间,西安城墙景区专设“唐武士”劝说不文明行为。“好汉,大庭广众之下,请提履穿之”、“好汉,大庭广众之下,切勿吞云吐雾”。这种宣扬了历史文化同时化解了不文明行为尴尬的方法,获得了网友们的一致点赞。(5月6日 《中国青年报》)
五一假期全国发送旅客2.67亿人次,人均出游4.18天,随着旅游业愈来愈火爆,各个景区游客爆满,却总会出现“西溪荷塘并蒂莲开花一天就被折”、“游客强按孔雀拍照拔羽毛”、“男子爬西安古城墙拍照摔落”等各种各样的不文明行为,各个景区每年都在为维持景区文明与一些游客“斗智斗勇”。而这次西安城墙景区设立的“唐武士”,为各个景区提供了参考。
其一,比起让人容易无视的文明标语,以及景区的志愿者或工作人员,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的“说教式文明”,设立“唐武士”这样的方式新奇且更让人感到尊重。特殊的服装,高大的“唐武士”,腰间的佩刀,足够引人注目,他们出马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往往会给游客们留下深刻印象,使其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其二,根据景区所在地的历史文化特点,西安城墙景区设立的“唐武士”,是历史文化与现代管理的巧妙结合,不失为“文旅融合”的一大典范。当1米8的唐武士带刀劝阻不文明行为时,网友也直呼“将军,饶命!”为景区成功推广了一位“唐武士”的旅游形象与旅游“活招牌”。
其三,摒弃直白激烈说教式的语言,采用温和通俗的文言文,“吞云吐雾”等委婉词的使用,提高了游客的接受度。“唐武士”劝导时,双手抱拳的姿势配合幽默温和的语言,让游客仿佛跨域时空,来到千年前的盛唐。被劝阻的游客也纷纷抱拳回礼,温和地回答“谢谢提醒”。
这次的“唐武士”让我们看到了西安“文旅融合”的一角。2009年中央发布《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倡导“以文促旅 ”“以旅彰文” ,“文化”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西安在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具有超前性,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一直以标志性的旅游形象助推文旅融合。标志性的形象不仅是旅游的吸引物,更是文旅融合的助推剂。西安在前几年推出的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与此次西安城墙景区的“唐武士”,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旅融合”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景区之内,如何通过细节展现文化,甚至是让令人厌烦的事物被人欣然接受,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与挖掘,寻找更多的创意与方式。
文/唐玉莲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来源:红网
作者:唐玉莲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