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扫码点餐成圈客“神器”,厘定责权边界刻不容缓

来源:红网 作者:徐义闯 编辑:刘昱 2021-05-24 16:08:17
时刻新闻
—分享—

文/徐义闯

近日,年逾七旬的重庆退休干部罗先生对记者说,偶尔三五老友相聚,服务员要求扫码点餐,不仅需要关注微信公众号,还要留电话号码,同意获取自己的位置、微信头像等,一会儿就能收到手机弹出的各类信息,包括广告、积分提醒、餐后评价等,罗先生的吐槽道出了很多人共同的烦恼。(5月24日 《工人日报》)

诚然,扫码点餐确实有其科技、便利的一面,一方面方便了顾客的就餐需求,尤其是在客人集中、需求旺盛的时段,轻触手机屏幕,就能完成原本颇费周折的点餐过程。另一方面对于商家而言,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高,还有人工成本的降低,更有顾客流量的集聚,可谓有多利而无害。故“扫码点餐”一经推出,便迅速扩张,形成燎原之势。

随着“扫码点餐”应用的推广,许多消费者在体验新鲜感、便利性之余,滋生出新的“烦恼”。扫码点餐总要经过关注公众号——授权手机号或微信——位置信息等一系列操作,才能进行正常的点餐程序。而这些关注、授权并不会随着消费的结束而完结,后续随之而来的是无休无止的推送、广告,以至于是信息泄露的隐忧。扫码点餐成了商户圈客“神器”,对顾客的身心造成困扰,而商家则乐此不疲,毕竟如此广告宣传,既省事又不费钱。

毋庸置疑,扫码点餐异化为圈客“神器”,是对消费者的侵权,不仅损害消费者的选择权、知情权,还涉嫌侵害他们的隐私权。毕竟收集个人信息作为其营销引流,甚至是业务推广的手段,并未得到消费者合法的授权,“扫码点餐”的授权不应等同于长期的信息使用许可,这完全是不同性质的两码事。

规范商户信息使用权限,厘定双方责权边界刻不容缓。从常理上讲,消费一旦结束,顾客可以自主选择取消对商户公众号的关注,但已经被授权、被收集的信息难以追诉。且从法律上讲,仅靠消费者个人意识觉醒,要求商户删除相关信息,既费时又效率有限,难以对非法收集并滥用信息的商家形成强大的震慑。

中国烹饪协会近日发布的《关于完善餐饮企业“扫码点餐”信息化服务方式的倡议》提出,餐饮企业应采用技术措施确保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泄露、丢失,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倡议归倡议,倘若真正想斩断滥用顾客信息黑手,刚性法律的威慑不可或缺。唯有厘定权责边界,对过度收集、滥用以及泄露商户信息等行为予以精准打击,方能从根本上治理扫码点餐所带来的信息滥用乱象。

来源:红网

作者:徐义闯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5/24/93950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