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德淇
172人参加越野赛,21人遇难,8人轻伤……5月22日,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行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突发极端天气,成为世界运动史罕见的悲剧。(5月24日 《人民日报》)
悲剧的原因仍在介入调查中。但据官方通报及媒体报道,直接原因均直指极端天气。所谓极端天气,即是大风带来的降温、降雨和冰雹。一场体育赛事,造成众多人员殒命,实属罕见,让人痛心疾首,难道都是天气惹的祸?在21条转瞬即逝的人命面前,这恐怕不能被简单理解为意外和天灾,而是一个反省、反思的契机。
马拉松越野赛,首要考虑的是天气条件和赛道环境。此次比赛在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举行,赛前当地气象台也公开发布灾害天气预警,组织者应当预想到局地天气变化之可能,充分做好防范措施。从比赛介绍得知,马拉松赛场绝大部分位于景区外的无人之境。这更要求主办方把安全风险和潜在困难考虑得周密一些,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配足救援人员和医疗设备。可从后续细节来看,很多选手是失温而遇难,暴露出组织者应对和预案的盲区。
有参赛者描述,比赛上午就出现大风,有的选手及时退赛,有的选手还继续完成比赛。试想,如果当时应急工作跟上,发现天气变化能及时叫停,而不是任由选手一往无前,或许也不会造成后来的惨况。就这个意义上说,组织工作跟不上,比赛途中没有应急保障,是导致悲剧上演的另一诱因。
这两年,全国各地热衷举办马拉松比赛,从2014年的50场到2017年的1102场,相关赛事的增长可以用“井喷”来形容。其中,近六成比赛的主办方中都包含政府、管委会、体育局、旅游局等有政府背景的机构。可以推断,在持续上升的马拉松“热潮”中,地方政府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已然将马拉松作为城市品牌建设和拉动赛事训练、文化旅游等产业经济的大工程来操办。为了推动全民健身、促进地方形象宣传,组织比赛活动并非不可,但许多地方带“病”飞奔,存在为举办而举办,赛事供给不足、组织能力不够、产业运行机制不完善,比赛设置和细节也颇不专业等问题,让安全隐患和事故频频露头。
马拉松是小众极限运动,本身带有一定危险性,必须坚守强制装备的底线,加强安全意识、救护培训、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根据赛事级别、规模,合理设立救援等级,在必要地方设置避难所,安排安全员及医疗设备,尽量减少安全意外,保证紧急情况发生时,能最快速度到达,进行有效救援。遗憾的是,作为这场今年已举办到第四届,在业内被认为是较成熟的赛事,甘肃白银百公里越野在“极限的野”和“绝对的安全”之间,尚且只做到了前者,而目前国内也暂无相关标准规范。
白银马拉松意外在前,当前国内“高烧”不退的马拉松比赛也该降降温了,也再次提醒广大运动爱好者,盲目“跑马”不可取。相关行业机构应抓住此次“大洗牌”机会,尽快出台科学标准,补齐安全空白,主办城市和运营方也应遵循体育运动的要求,在比赛细节上下狠功夫,在专业、细致、周到的赛事服务之外,确保广大参赛者的生命安全。
来源:红网
作者:孔德淇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