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治时代,别让习惯性“走后门”害了自己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刘昱 2021-07-07 18:24:03
时刻新闻
—分享—

文/郭元鹏

江苏男子黄某与女友家人聚餐。席间,女友的弟弟赵某提到,女儿即将大学毕业,只要能给女儿找份好工作,花50万元都愿意。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黄某当即想起小时候的玩伴李某,虽然二人已经30多年没联系,但听说李某目前是省城某厅的厅长,于是,一个计划在他脑子里产生。随后,黄某声称李厅长是自己的发小关系很好,可以问问他能否帮忙。赵某听后大喜。此后一段时间,黄某以送礼等借口,先后6次从赵某处骗取37万余元。(7月6日《检察日报》)

实际上,黄某压根就没有联系上所谓的发小李某,只是打着可以“走后门”的名义在实施诈骗而已。被“准姐夫”诈骗了37万元,就源于“走后门”的习惯性心态。熟悉公务单位招录程序的人都知道,如今公务单位招录公职人员, “逢进必考”是任何人都不能绕开的环节。从理论上来说,“花钱找工作”“走后门上岗”是很难实现的,然而“走后门”的侥幸心理给骗子留下了空隙。

难办的事,想“走后门”;不难办的事,也想“走后门”,这是一种“走后门”的习惯,也是一种“走后门”的情结。现实生活里,很多人即便是“前门”敞开着,还是想“走走后门”。比如,到医院里看病,不想排队,想“走后门”先看病;到单位里办理手续,原本已经实现了“手续简化”的简政放权,还是有人想通过熟人“走走后门”;学校学位的安置,原本已经采取了“摇号安置”“就近入学”,而手续齐全的人还是想“走走后门”。于是,也就成为了骗子案板上“待宰的羔羊”。

随着时代的进步,法治的健全,如今想要“走后门”已经十分困难。前几天,一则报道中说到,某地司法部门发布了一组“走后门扰乱法治秩序”的数据,数据显示“想走后门”的人有增加趋势。尽管说,看到这样的新闻第一感觉是“走后门”依然是不少人的习惯,但是也看到的是,“走后门”式样的扰乱司法秩序几乎没有了空间。为何发布这样一个数据,说明这些“想走后门”的人没有“走成后门”,从另外一个角度佐证了“走后门”在法治社会的不可行。

当然,习惯性“走后门”也说明一个问题,虽然管理越来越严格,也还是有少部分人通过“后门”进了“房间”,这就需要进一步关死“后门”。对于“走后门”成功的,要严厉打击,让“后门进入者”竹篮打水一场空,让 “打开后门者”受到法律制裁。同时,还需要让“前门”畅通无阻,只要符合法律规定,满足制度规定,就没有任何障碍。没有了“后门”的空间,而且“前门”是畅通无阻的,最终就能终结习惯性“走后门”现象。

社会上“走后门”思想可谓根深蒂固。但是,近年党风廉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机制不断完善,暗箱操作空间受到极大挤压,“走后门”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必须摒弃“走后门”的陈旧习惯,别最终害人害己。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7/06/962988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