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临期食品更要上紧“安全锁”

来源:红网 作者:韩朝辉 编辑:陈乘 2021-07-28 19:07:25
时刻新闻
—分享—

文/韩朝辉

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监管部门也一直履职尽责,全力以赴上紧食品监管“安全锁”。近年来,临期食品持续升温,再次把社会关注聚焦到了食品安全问题。对于临期食品,有人说这是节约粮食和节约金钱的“双赢”,倍感青睐;也有人说,临期食品是食品安全的隐忧,值得关注。笔者认为,双方各有道理,临期食品的走红必有其独特优势,但随之衍生的隐忧也不可不察,所以,临期食品更要上紧“安全锁”。

所谓的临期食品,并不等同于“过期食品”,而是指即将到达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属于安全商品的范围。在此期限内,产品是具有安全性的,完全适用于销售。但相比正常食品来说,风险和隐忧会略高一点。据《世界农业》发表的《临期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国外经验与实践对策》一文分析,临期食品质量存在的三类风险:一是临期食品若未在保质期前及时食用,或存放环境不合适则可能发生变质腐烂;二是部分食品企业将临期食品回炉再造并返回市场销售,以次充好;三是经营者把临期食品与非临期食品混合陈列,使消费者对临期食品产生“非临期”的错觉。

针对上述风险,要想真正给临期食品上紧“安全锁”,还需在销售源头和销售终端加以保障。一方面,作为销售源头的厂商,要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中提到的食品经营者应当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有关规定,不得出现将某些临期食品与未临期食品一起混杂在其他普通促销区的现象,也不得出现以“折扣淘”“特价”等标示语回避“临期食品”字眼的情形,要让消费者在保障知情权的前提下,明明白白地购买。另一方面,作为销售终端的消费者,要提高鉴别能力,了解不同种类的商品对于“保质期临界”的不同规定,弄清安全区间;同时,购买临期食品也应按需购买,不要囤积,以免过期变质造成浪费,而购买的临期食品也要在保质期内吃完,避免储存变质,带来不必要的危害。

来源:红网

作者:韩朝辉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7/28/97152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