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开辟青少年暑假的“无诈天空”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刘昱 2021-08-15 16:05:09
时刻新闻
—分享—

文/严奇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放暑假。”这个“怕”里,还应该加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来自湖北省襄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的数据显示,电信网络诈骗盯上了正在放暑假的孩子们。襄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96110接警台统计,7月1日至20日,该市接报涉及20岁以下大中小学生电诈案件15起、涉案17万余元。(8月15日 《法治日报》)

虽然,作为“网生一代”,这辈青少年的触网率很高,可受阅历限制,抵御网络诈骗的能力却不一定很强。从禁用手机专注学习的在校生活,到开放手机沉浸网络的假期生活,青少年暑期遭遇网络诈骗的风险明显增长。“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保护青少年的用网安全,我们还需加把劲。

任何时候,都不能高估网络诈骗分子的道德底线。2016年8月,山东女孩徐玉玉遭遇诈骗后自杀;2020年6月,保定大学生马某因网络博彩被骗后自杀;今年7月,宁夏贫困女大学生做兼职被骗欲跳楼。一件又一件血淋淋的案件告诉我们,只要能骗钱,网络诈骗分子从不问身份、年龄与性别,即便是小学生也不会勾起他们的怜悯之心。

时下,1995年至2009年之间出生的Z世代群体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大,网络消费支出越来越高。不妨猜想,部分网络诈骗分子已将青少年列为主要攻击对象。而集团化、网络化甚至智能化的犯罪趋向,致使他们会针对不同人群,精确到个人,编制诈骗套路。青少年群体面临的诈骗威胁可不小。

开辟青少年暑假的“无诈天空”,需要全方面的防护手段。一方面,安全教育要进入中小学,如防黄、赌、毒、溺水一般,让反诈骗教育成为青少年群体的暑期必修课;另一方面,要加大家庭安全防护力度,鼓励家长学习网络安全防护常识,针对移动支付、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等重点环节,加强教育和监督,积极与孩子沟通,防范潜在的突发网络诈骗。

从外部保护上看,我们还需要为青少年学网用网设置网络安全的“迷雾屏障”。加大青少年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于应用端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于用户端防止透露个人信息,进而避免网络诈骗分子盯上。

眼下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的暑假可能会延长,线上教育可能会铺开。希望有关部门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预先张开保护网,防范青少年因不断扩大的网络接触面,暴露在网络诈骗分子的视线下。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8/15/978200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