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老人在修剪完院外的自买香樟树后,被城管通知罚款14.2万元,理由为砍伐香樟树。
老人因树木严重遮光而请工人解决“烦恼”,结果“修剪”被园林部门认定为“砍伐”,一棵树竟牵引出巨额罚款。老人表示自己曾在修树前联系过区绿化部门,结果遭到拒绝;在参照周围物业进行修树后,仍按砍伐树木处罚。罚款背后体现的不仅是居民对绿化的认知欠缺,还有城管部门的执法僵硬、治理缺陷以及初心迷失。城市治理不能只顾条理不顾情理,一棵树引发的问题需要城管部门携居民一同反思。
首先是规定的更新与完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城市生活今不同昔,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治理条理也要与时俱进、合理完善。在对老人进行罚款时,城管部门引用的还是2006年的绿化补偿标准,十几年过去,目前香樟树的价格已大幅降价,用多年前的认定价格乘以5倍赔偿,让老人吃不消,也让闻者吓一跳。同时,如何界定“过度修理”与“砍伐”,管理部门也要根据专业知识、居民生活实际等进行合理划分,指定相应准则,而非用针对园林公司的修剪指南来衡量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绿化修剪行为。
其次是规则的宣传与普及。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并不知道砍伐的具体认证条件,而不清楚这些规则的又岂止他一人?城市管理法则人人须知,懂得规则的不能只是治理者。种树养花是爱好,呵护绿化是规则。城管部门可通过广播、讲座等方式进行定期进行法律普及、知识宣传,让城市居民懂法守法,在坚持生活爱好的同时不误触法律红线。如此既有助于部门人员管理,又使得百姓生活于法律保护下多姿多彩,众人皆乐也。
最后是初心的坚守。城市治理要以人为本,罚款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治理的最终目的是造福居民生活。造福百姓,一方面要治理及时,在居民需要帮助、城市需要建设之时,相关部门应及时出面,而非等到居民“自行出手”发生问题后才予以行动;另一方面则是治理科学,执法程序要合法、合情、合理,否则一张令人无法信服的罚单不仅使绿化治理效果甚微,还会加深老百姓与政府部门的距离。同时,在绿化管理当中,相关部门应站在居民角度思考,当树木真的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甚至威胁时,妥善处理、排除风险才是重中之重。
城市治理勿忘初心,不能只以法为准,还要以人为本。如何不忘初心、科学管理城市,解百姓之忧、稳社会之基,是城管部门于“绿化处罚”外更应考虑的问题。
文/何艳玲 (重庆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何艳玲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