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司法行政网发布了《山西省殡葬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简称《草案》),其中对公墓管理费、殡仪服务价格、殡葬市场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公墓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二十年的墓穴管理费”“遗体接运、暂存、火化、骨灰存放等基本服务收费和公益性安放(葬)设施管理费,实行政府定价并动态调整”“禁止生产和销售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8月23日 澎湃新闻)
从此次山西省出台的殡葬管理新规来看,其主要的方向有两个:一方面是强化殡葬行业的公共服务属性,另一方面是对殡葬业过度市场化、商业化的管控。这两个方向都在积极回应民众需求,推动丧葬回归公共服务本质。但在《草案》中,一条关于殡葬市场管理的提议引起广泛讨论,即“禁止生产和销售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
“丧葬作为一种慎终追远的中国文化,对于中国人的内心具有深远影响。”正如《论语》中所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不仅仅是表达一种哀戚之情,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追思先人的美德以敦化风俗,延续中国人对亲情的敬爱之情。而《礼记》中所记载的“事死如事生”,则进一步要求我们仍然以孝敬的态度对待逝者的灵魂,不能因为人死就当他不曾存在。
这些古人为丧礼所赋予的含义凝聚着千年以来中国人对于生与死的考量和智慧,也是丧葬文化的集中体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死亡不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丧葬礼仪也化繁为简,进而成为市场化的一部分。在很多报道中,陵园变成“另类楼市”,葬不起成为一种普遍焦虑。甚至有陵园联合银行推出“墓地贷”,以“老人选地、子孙还贷”的形式,变相缓解老人“一辈子积蓄买不起墓地”的担心。
确实,对于此种殡葬过度市场化的歪风邪气,山西省政府推出的相关《草案》值得称赞。但如果将所有寄托哀思的丧葬用品进行“一刀切”式的管理,将丧礼过程打造成简易的西式现代追悼会,不仅不利于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的理解与传承,而且会引发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面对千年的丧葬礼仪文化,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尊重、敬重,并审慎对待,以软性引导的方式回应民众诉求,而不是以“一刀切”思维只图完成任务。这样不仅切断了文化传承的脉络,也切掉了人民的理解与支持、政府的公信力和认同度。推广文明殡葬,就得在尊重文化的基础上回应民意,多一些普惠性的“软性引导”,少一些强制性的“一刀切”管理,让殡葬文化在文明中传承。
文/王瑞琪 (西安交通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王瑞琪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