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邻长制”,化解基层治理的“末梢困境”

来源:红网 作者:江文 编辑:陈乘 2021-08-26 17:36:08
时刻新闻
—分享—

文/江文

14名社区干部服务3.2万名群众,被动应对,疲于奔命……一年多前,新冠肺炎疫情初起,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街道马元社区党委书记郭侠时常在想,怎么让基层诉求真实传递、快速反馈与妥善处理?如何让信息和政策及时、全面、精准传达到基层?

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自2020年7月起,亳州探索建立了“邻长制”基层组织体系,选配10万名邻长,充分发挥“服务员”“调解员”“观察员”“宣传员”等职能,有效地化解了基层治理的“末梢困境”。

长期以来,村(社区)尤其是城市社区的邻里关系普遍存在“只闻关门声、不知是何人”的情况,广大村(社区)干部人少、事多、压力大,提供的服务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基层治理存在干部服务难入微、群众需求难匹配、社会动员难有效等三大“末梢困境”。

仔细想一想,基层治理出现“末梢困境”,最重要的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党员干部身入基层、深入基层第一线不够,没有经常地和群众面对面交心换心;二是基层干部的人手限制。体制内的人都清楚,即使是基层第一线的党员干部,他们都有很多事务性的工作要做,不可能天天都进村入户。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走遍辖区的每一户人家,那是勉为其难的。群众有困难问题,他们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这也在情理之中。

基层出现“末梢困境”,主要原因表明看有两个方面,其实,最根本还是人手限制。比如亳州马元社区14名干部要服务3.2万名群众,还要承担污染防治、脱贫攻坚和督查巡查等任务。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这完全有可能。而“邻长制”的推出,这些问题有望迎刃而解。在每个组内以居住临近的5户至15户村(居)民为一邻,就有一个邻长服务他们,他们生活生产的困难问题,自然会被第一时间了解掌握,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自然有望早解决、早化解。

推行“邻长制”,打通了基层治理“毛细血管”,这样的创新方式值得肯定。

来源:红网

作者:江文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8/26/985307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