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进一步严格管理措施,强调实名制注册、登录,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国家法定节假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一小时的服务。
消息一出,很快引得无数群众尤其是家长拍手叫好。但转念一想,近些年的防沉迷改革,从未成年人每日限时两小时到节假日才能玩两小时,仿佛成效甚微。据《经济参考报》所报道,“数据显示,我国62.5%的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有的同学有时一天玩八个小时王者荣耀”,骇人又气人。
疑问来了,就算在之前,防沉迷系统也明确要求未成年人不得游戏超过两小时,怎么做到每日游戏八小时?原来,实名认证采用父母甚至祖父母证件早已经是学生群体里公认的“妙招”,此外,在各大购物平台键入“租号”会发现,月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店铺不在少数,进一步方便未成年人钻了政策空子。在这样的“实名认证”大背景下,新规的威慑性、适用性、整治有效性将进一步存疑。
因此,在后续政策处理上,如何精准补上实名认证漏洞将是破局的关键。首先各大平台主动出击,打击“租号”市场,制定严规,不得向未成年人出租、出售账号;其次,在游戏的日常登录界面,强制添加人脸扫描需要,倘若与认证人脸不符合,则自动强制下线。
但一定程度上,我们所做的,都是治标而不是治本之举,试想一个被游戏限时的人,成年之时,倘若用“报复性”玩游戏来宣告某种“自由”,对于社会,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总之是可悲的。
游戏的“魔力”在于,它利用了人的社会性与生物性共存的特点,它鼓励一个自然人去完成、去挑战,去做一个原始的狩猎人,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大脑也因此会释放出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强效混合物,能让人满意、自豪、高度兴奋。
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这不仅是电子游戏特有的“魔力”,百米短跑的赛道上、泳池赛道上、篮球场、足球场上……这种魔力皆存在,但电子游戏易得、易乐、易控的特点,让其抢夺了先位。
笔者认为,《通知》的后半段其实更加重要“要积极引导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共同治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常言道,消除荒原的最好方法,是在地里种满粮食。而对于青少年游戏沉迷的问题也应柔性智取,青少年网瘾的问题是其所在整个系统出了问题,举个例子,一个每天抽着“短视频鸦片”的父母,又有什么资格给孩子冠上吸“游戏鸦片”之名呢?我们呼吁走出来,是要包括家长、青少年、学校协力,一起走出来,走出游戏的“快感”,走出算法的“魔咒”,不做游戏里的“狩猎人”,而做田径场、篮球场上奔跑挥汗的追梦人。
文/陈自强(湖南工业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陈自强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