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子州
当前,一些地方基层工作离不开照片、文字材料等证明依据,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让基层负担沉重。
本应是为激发干部主观能动性,创新工作方法,更好为群众服务的考核评价制度,为何反而加重基层负担?首先,考核指标繁多,目标设定过高,差异化不明显,一些地方更要求事事讲究百分百,把“满意率百分百”“不满意率为零”等提升为日常要求;还有一些地方虽然对工作考核进行了简单分类,但不顾地区、岗位、部门特点,盲目搞“一种程序、一套指标、一个模板”。其次,上级督查检查频繁、方式机械,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统筹,对基层考核、考评过频过繁,效果适得其反;考核方式也存在简单化、机械化等问题,更多是采取听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进行督查检查,随机询问群众知情度、满意度、实地查看情况的情形较少。凡此种种,不但不能考出真实水平、反映真实业绩,还严重挫伤干部积极性。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督查考核是指挥棒,重视过程、忽视结果很容易让基层学会“见招拆招”,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造成恶性循环。为此,减轻基层负担,就要切实改善对基层的考核评价机制。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总量,实行年度计划和审批报备制度,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不得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层层报材料,不得简单将有没有领导批示、开会发文、台账记录、工作笔记等作为工作是否落实的标准。另一方面,考核评价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关键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因此要强化结果导向,避免只看到客观结果、看不到主观努力,只要既给基层干部“压担子”又给“递梯子”,才能保持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驰而不息,方能久久为功。只有发扬钉钉子精神,对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整治一抓到底,让基层干部卸下更多无谓的负担,才能让基层干部挤出时间、腾出双手干实事,进而让基层的广阔天地真正成为他们发挥才干的舞台。
来源:红网
作者:安子州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