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一个放牛娃的博士论文后记#火了,这篇论文后记来自肖清和的博士论文,讲述了自己从一个放牛娃到考入北大的历程。“母亲不止一次和我说过,她不能死,她要忍,她要坚持,因为她要让我上学,她要让她的两个孩子好好活着。”这一论文后记看哭了不少网友。(11月3日 《中国青年报》)
一篇十几年前发表的博士论文后记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关注,这篇后记用最简单的文字写出了最质朴的情感。最令人动容的是作者在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所经历的坎坷,一直坚定地支持他求学的母亲,以及身边人给予他无私的资助与温暖。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正如肖清和在文中所言“人是没法选择自己的出身的”,但他敢于与自身的命运作斗争,不断地在求学路上寻求自身的成长。身处困顿之境,仍然保持坚毅的决心去求学实属不易。敢于与自身命运做抗争的永远是少数派,大多数的人因为现实因素,比如家境、身处的环境以及自身能力等因素,被迫沉沦。也正是因为这样,肖清和这样的“寒门贵子”的经历,才显得令人震撼。
“寒门出贵子”,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始终坚信知识的力量,在身处困境中,仍能保持着那份对知识质朴的渴望。无独有偶,今年4月,中国科学研究院的一份博士论文致谢在网上被曝光并且迅速走红,致谢中,黄国平回忆了多年艰辛的求学之路,言辞情真意切令人动容。肖清和与黄国平的“寒门贵子”经历是如此可贵,他们之所以能够摆脱命运的不公,正是那坚如磐石的求学毅力。他们的经历告诉人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之下,始终要坚信知识的力量,读书仍然是一条最公平、最直接、最低成本的人生进阶之路。
人需要经历磨练,沉下心来,做一些工作,积累一些学识,这样才有可能让一个人的心智成熟,活出真实的自我。正如肖清和在博客上发布的这样一句话:“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
文/熊晓(西南交通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熊晓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