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每年多印2万亿,“印钞生娃”论合理吗?

来源:红网 作者:孟伟 编辑:刘昱 2022-01-11 16:52:56
时刻新闻
—分享—

文/孟伟

1月10日,任泽平团队在微信公号“泽平宏观”发布《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中国生育报告》,报告表示,一定要抓住75-85年还能生的时间窗口,抓紧出台鼓励生育基金,再不出台就晚了,不要指望90后00后。一时间,央行多印2万亿鼓励生育是不是个鬼点子引发讨论。(1月10日 澎湃新闻)

“印钞生娃”论到底是个什么理论,值得盘一盘。综合来看,和任泽平1月8日发表在其个人微博上的观点如出一辙。大致概括为,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央行每年多印2万亿,用10年时间,让社会多生5000万孩子,解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让未来更有活力,而且不增加老百姓、企业和地方负担,这是现在最务实有效可行的办法。一言以蔽之,核心思想就是“砸钱”。

“印钞生娃”不得不说一句“有钱任性”,但是否真的万能尚未可知。可以肯定的是,发钱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用的,因为在造成生育率降低的诸多因素中,“生不起”是很重要的原因。而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鼓励生育的政策中,现金补贴也是首位的,也被证实对提高生育率是有帮助的。但即便真的管用,“砸钱”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会不会引发社会不公平?有待商榷。

毫无疑问,“印钞生娃”势必会对现有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冲击。正如网友们提出的异议,这凭空多印出来的2万亿本身就是对购买力的剥夺,会制造通货膨胀,收取隐形铸币税。就算是专款专用,但依然是基础货币,每年多出2万亿肯定会带来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而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由老百姓承担,会加重百姓、企业和地方的负担。而且不生的群众没有这笔钱,也会对其造成挤压。

抛开经济层面因素,我们需要知道,生娃不单单是钱的问题。当前,部分群体生育意愿较低,不仅包括“不想生”的主观因素,还有一些客观原因。现代社会生育成本不低,其中既包括抚养、教育、医疗等显性成本,也包括就业等方面的隐性成本。就算不指望90后和00后,75后、85后同样绕不开这些桎梏。

“印钞生娃”论初衷是好,但生育率降低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毕其功于一役的破题法子几乎没有可能。短时间内生育率下降的趋势很难完全逆转,幻想仅靠货币政策就能根本上解决生育难题也并不现实。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经过大量研究论证,尽快建立健全鼓励生育的配套举措,逐步降低生育成本,切实提高适龄人群生育意愿,这才是长久之计。

来源:红网

作者:孟伟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1/11/107322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