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些“为民情怀”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刘昱 2022-01-23 20:23:09
时刻新闻
—分享—

□郭元鹏

专解“急难愁盼”,专挑“疑难杂症”,辽宁省丹东市人社局政务服务大厅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火了。元旦过后,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深入丹东,探寻“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是如何办成事的?翻开接待服务大厅记录本,通过上面的联系信息,记者对在这个窗口反映过问题的部分群众进行了回访。听他们“奇奇怪怪”的故事,记者在分享他们办成事喜悦的同时,也感觉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在百姓心中的分量。(1月23日 新华网)

记者采访调查发现,群众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最终“办成的事”,无一例外,均是此前在正常窗口难办理的“疑难杂症”。在普通窗口“难以办成”到了“特殊窗口”何以“就能办成”?这是因为当地有关部门赋予了“特殊窗口”更多的权力,可以按照“特事特办”的标准去解决“疑难杂症”。

出现“办不成的事”有不少原因。一个情况是按照现有政策来说是“不能办的事”,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老百姓的诉求就是不合理的,而是政策没有对应现实的需求;一个情况是按照正常程序“不好办”,这个时候就需要启动“特别的办法”破解“难以办成的事”;一个情况是“历史遗留问题”,由于这些问题拖得太久了,导致了这个部门不想参与,那个部门不想惹事,有的担心“今天给处理了”就等于“打了昨天的脸”,这种“办不成的事”实际上是“能够办成的事”,只是不想纠正自己的错误而已。

过去的2021年中,丹东市人社局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从一个“小窗口”,扩大到全省人社系统、全市直各部门的“大窗口”,用实实在在的工作给百姓送上温暖。最大的亮点是所有“办不成的事”通过这个“特殊的窗口”都解决了,也就是说所有的“办不成的事”都成了“办得成的事”了。这也说明一点,只要真心回应百姓诉求,哪有什么“办不成的事”?

为民服务,需要我们多去关注“急难愁盼”,多去解决“疑难杂症”。有的“办不成的事”看着是“疑难杂症”,其实只是表面现象,只要做到“该吃药的吃药”“该手术的手术”,“办不成的事”就都能成为“办得成的事”。江苏沛县在为民服务中,就提出了这样的口号“不说不能办,都要想法办”,所有部门面对百姓诉求都禁止说“不能办”而是去 “想法办”,是地方政策落后的问题就修改政策,是办事拖来的问题就追责办事人员。一些“疑难杂症”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只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所有“办不成的事”最终都能变成“办得成的事”。事实上,哪有什么“办不成的事”,能不能办成事就看你用情多深了。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1/23/1080116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