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
设立“办不成事”办理窗口纾解群众办事难,受到市民普遍好评。但是,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办不成事”办理窗口却比较冷清,这是怎么回事呢?(1月22日 中安在线)
春节临近,大厅里,办事的市民进进出出,人社、税务、一网通办等窗口叫号一个接着一个,而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政务服务中心二楼的“办不成事”办理窗口却比较冷清,与其他窗口的繁忙形成鲜明对比。该窗口工作人员朱文丽告诉记者,一天下来,几乎没有人到这个窗口来办事。
仔细想一想,“办不成事”窗口应该是最近一段时间的高频词。在媒体中隔三差五就能够看到相关报道,也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部门学习借鉴成功经验,纷纷开设“办不成事”窗口。有了专治“疑难杂症”的“办不成事”窗口,群众办事难的问题似乎也迎刃而解,这确实令人欣慰。
在各地大力推进改革的今天,老百姓办事无疑是越来越方便了,这令人欣慰。但我们也看到,在不少地方,老百姓还经常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办不成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部门设置“办不成事”窗口,专治各种“疑难杂症”;通过要求服务、咨询、引导做到一次性告知,提高办事指南的知晓度、精准度……对“办不成的事”一帮到底,最直接地解决群众遇到的切切实实的问题,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方便,这肯定让人高兴。
“办不成事”窗口火了,却也让人有一种隐隐的担忧。冷静地想一想,如果老百姓在政府服务窗口就能把能办的事办成,老百姓何必劳心费神去“办不成事”窗口?“办不成事”窗口越火,也就反衬出普通政府服务窗口的问题越多,说明老百姓办不成事的数量越庞大。有一天,如果老百姓都认为事项在“办不成事”窗口才能轻易地办成,他们会不会不再选择普通政务服务窗口,纷纷去“办不成事”窗口。久而久之,“办不成事”窗口会不会成为今天的普通办事窗口,绕了一圈,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可能依然存在。
事实上,“办不成事”窗口既不是流程再造,也不是流程延伸,而是政务服务工作诸多环节完成后的有益补充。它“冷清”了,说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坚决破除阻碍群众办成事的隐形壁垒,让群众所有问题都能在政务窗口就能办,他们自然不用再劳心费神去“办不成事”窗口。如此一来“办不成事”窗口冷清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这样的“冷清”当然值得我们拍手叫好。
来源:红网
作者:江文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