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冬奥“马兰花现象”,音乐育人的典范

来源:红网 作者:樊水科 编辑:陈晓丹 2022-02-06 20:26:31
时刻新闻
—分享—

□樊水科

2月4日晚,来自中国太行山深处阜平县44少年组成的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登上了他们乐队成立以来最大的舞台,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为全球观众献唱《奥林匹克颂》,歌声清纯如雪,美妙童真,在举世瞩目下,他们提着气息、挺直腰板,把自信和快乐传递给了全世界。(2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

这是一群真正的“山里娃”,凭借音乐,他们登上了冬奥会开幕式的“大舞台”。其背后的故事既是一个感恩的故事,也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感恩”是因为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前身是组建于2006年的“马兰小乐队”,而负责指导这个小乐队,将孩子们带出大山的是邓小岚——这位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被寄养在马兰村附近一户老乡家生活了3年的生于战火中的孩子,将马兰村视为自己的故乡。2004年退休后,她为了改变马兰村贫穷面貌,开始奔波于北京和马兰村之间。18年间,邓小岚为村里修建了校舍,教山里娃学音乐。是音乐让他们的生命有了色彩。

“励志”是因为马兰村曾经是有名的贫困村,这里的孩子是真正的山里娃。他们羞怯,不善沟通与表达,乐理零基础,但正是因为邓小岚,正是通过音乐,这群山里的孩子慢慢有了自信,种下了梦想的种子,乐队的很多孩子考上了大学,并且乐队还登上了2011年央视《我要上春晚》、2012年北京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等大舞台。作为一支大山里的乐队,这已经很励志了。但是,有一个更大的舞台在等待他们。在距离奥运会开幕式只有四个月的时候,一群完全零基础的孩子被选中参加奥运会开幕式,演唱一首难度极高的希腊语歌曲,纯人声无伴奏合唱的表演形式。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敢想象的。邓小岚和她的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在很多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极度艰苦的训练。孩子们一遍一遍地对着家人唱、对着动物唱、对着溪流唱、对着远山唱,最终有了鸟巢里清纯如雪的《奥林匹克颂》。

其实,音乐改变山村孩子命运的故事已经有很多。比如贵州海嘎小学组建摇滚乐队并且演出红遍云端的故事,还被拍成纪录片《大山里的摇滚梦》。他们排练的《为你唱首歌》的视频在网上走红,不仅吸引五湖四海的粉丝,也吸引了《为你唱首歌》的原唱痛痒乐队。随后,痛痒乐队、新裤子乐队等知名乐队先后来到海嘎小学,让“大山里的摇滚乐队”被更多的人知晓。而这一切都于毕业于六盘水师专音乐教育专业的顾亚有关,是他带孩子们一起玩音乐,让更多山区的孩子有机会站在“舞台”上。甘肃会宁旱塬下的“爱因斯坦班”的故事也是如此。2011年8月,“爱因斯坦班”在会师中学诞生了。学生们挤出正常学科学习之余的时间刻苦练习,有一半以上的休假这个乐团师生都是与乐器为伴。2013年,该乐团受邀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同时,乐团的中考升学率达到100%,明显高于其他班级。现在,“爱因斯坦班”已成会宁教育的新名片。

但在时下,在有些地方,尤其是偏远的山村,人们对音乐的育人功能认识不够,甚至将音乐课看成副课,地位低于主课,音乐、美术课经常被语文、数学课占用。从育人的角度,美术、音乐类的副课并不比主课差。太行山深处的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登上奥运会开幕式舞台的故事,与海嘎小学“大山里的摇滚乐队”和甘肃会宁旱塬下的“爱因斯坦班”的故事都很类似,是音乐改变了大山里的孩子们。

音乐对人的教育意义应该引起重视。无论是太行山深处的孩子们,还是甘肃旱塬和贵州高山深水中的孩子,音乐都起到了不可思议的育人效果。对孩子们来说,训练每一首乐曲都将是一次考验,在不断攻坚克难中,他们变得自信和勇敢,变得顽强和能吃苦。而这些品质,也是他们在取得考试成绩和人生路上的宝贵“底色”。而音乐只是手段,通过音乐,让这些本来内向、自卑的孩子,开始变得开朗,自信,并逐步走向更大的舞台,为大山里的孩子打开了一扇观察和接近世界的窗口,让他们看到了不同的自己,拥有了丰盈的精神世界和自由舒展的灵魂。

当太行山深处的孩子们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为全球观众献唱时,人们被深深感动,并期待更多大山里的孩子通过音乐站在更大的人生舞台上,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书写他们更精彩的人生故事。

来源:红网

作者:樊水科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2/06/1084630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