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欣(哈尔滨商业大学)
恰逢元宵节这天,中国队美美地将第六金揽入囊中,这枚来自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的金牌,再度让国人沸腾。从不负众望的“青蛙公主”谷爱凌,到护滑使者“国民小儿子”李文龙,再到 “一鸣惊人”的将苏翊鸣……网友直呼: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的确,当大众视点不再被“流量”们局限,这场关于审美的价值重塑还应来得更彻底些。
近年来,“审美固化”在娱乐圈和影视界常见不鲜,反倒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所谓“油头粉面A4腰”当道,“白瘦幼”身材内卷成风。流水线式的明星、网红经由经纪公司孵化后推出,人们一面习惯性“脸盲”,又一面对此趋之若鹜。长此以往,不仅各类“焦虑”横生,也不利于多元审美的拓展。
过人的长处和硬实力是“美”的硬通货,光靠营销颜值,终不会长久。喊出“靠漂亮就行了”的宋智雅出道未满一月,便惨遭人设“塌房”,热度褪去的速度一如走红时那般迅速。
文体双开花的苏翊鸣不仅曾出演《狼殿下》《林海雪原》等知名影视剧,也曾被提名金像奖最佳新人。“透过皮囊看大脑,打破营销撕流量”,对智性偶像的呼唤,也说明做一颗持续闪耀的“星”还需要实力的加持,台前幕后的充实与丰盈或许才是真正的流量密码。
“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冬奥健儿们于赛场内外展现出的气度与格局,同样令人动容。无论是短道速滑“只要你赢,我就不算输”的满满团队魂,还是中美冰壶选手在混合循环赛后互赠徽章,都仿佛温柔一击,直抵人心。“一起向未来”的口号也在高手与高手之间的惺惺相惜中,更为响亮。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可以预见,当文明昂首阔步向前的同时,整个社会的“美商”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媒体也应肩负起自身责任,抖落一些庸俗化的刻板定义,以冬奥为契机,使社会文化审美进入更高阶的“循环”。
来源:红网
作者:段文欣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