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辑札记 | 道不远人,谈谈红辣椒的编辑心得

来源:红网 作者:红辣椒评论 编辑:张瑜 2022-02-22 21:52:55
时刻新闻
—分享—

为文一道,可谓至大无外,刘勰在《文心雕龙》的开言:“文之为德也大矣!”但为文之途却同时也是至小无内的活。“人生而有情,情发而为声。”小到虫鸟啾,大到众生物嬉笑怒骂皆可成文。

红辣椒作为草根写作的训练营,但求以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尊重文字,同时也在工作中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态度“细烹”文字。这里集结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时评“学徒”,也走出了许多活跃于大小媒体版面的时评“大牛”。在与中国时评共同进步的过程中,红辣椒一以贯之的编辑理念与流程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时评人的成长。

在红辣椒的发展历程里,发掘新人、帮助新人成长是贯彻始终的编辑理念。格式化文本的体例特征,给时评爱好者们尝试时评写作留下了极大的操作空间,也形成了许多可供初学者借鉴的写作技巧。在选稿编稿的过程中,编辑通过与作者的交流,总结了许多反馈与心得。这些经验教训或许难入方家耳目,却是红辣椒编辑与时评人共同成长的点滴见证,列于此,希望能为其他初学者提供一些帮助。

【开源不易,说说新闻由头的规范性问题】

宏文如大河,不引水难知开源不易。新闻由头是我们展开评论写作的前提,目前,“一事一论”的写作方式仍是新闻评论的主流,所以新闻事件可以说是文章立论之根基。没有由头就是无的放矢,说得再天花乱坠,也等于在与空气搏斗。规范好新闻由头不仅会让写作更加得心应手,也会大大增加稿件被采用的几率。

总的来说,在采编过程中常见的新闻引用问题有:

一、新闻来源不规范。不少新作者将搜狐、新浪、网易乃至百度作为新闻源标注在新闻事实之后。须知,在我国,商业网站只能转载时政类新闻信息,而没有新闻采访权,它们并不能作为新闻源。只有正规的纸媒及新闻网站,才可以作为评论由头引用。

二、“背书式”引用新闻。部分作者在引用新闻时过于机械,往往只是简单粗暴地复制新闻报道,甚至对大段的新闻不予精简。事实上,熟稔的时评作者都会对新闻引用部分进行精心打磨,因为如果说时评文是“投枪、匕首”,那么新闻事件至少就是形式上的“标靶”。“标靶”都能草草一“粘”了事,正文的论述方向难保无虞。即便评论方向没问题,由头的粗糙也会破坏文章整体的美感。此外,简单复制也可能导致论述的新闻点并未在引用的由头中出现,以致作者口诛笔伐、畅快淋漓,而读者却一头雾水。

三、新闻由头的时效性问题。评论文章属于新闻文体的一种,自然也要讲求时效性。这不仅是出于文章传播力的考虑,更是为了技术性地避免“旧稿重提”。我们原则上是要求以当天的新闻事件为由头,当然鼓励将“旧闻”融入文章分析之中,一些时效性稍弱的软新闻也可以稍稍提前,但作为编辑,建议最好是当天的新闻。

【头关不破二关难攻,动笔前请明确观点】

书圣王羲之有言:“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评论文章撰稿前也应如此,不明确心中块垒不发言,不对新闻现象进行“冷思考”不发言,否则极易陷入搬石砸脚的逻辑混乱中。

当然,编辑不反对文章对新闻点但求全面的“覆盖”,但这样做的前提是文章的论述也要做到同样的全面。可惜,很多作者目前并不能做到这些,而这所需要的文章篇幅也不是千字文能够保证的。既然如此,何不择取一点,集中论证?有一位红辣椒作者在每次的投稿中都会在开头的位置写一句“本文的主要观点是:……”这样的形式尽管显得刻板了一些,但至少明确了胸中主旨,保证了在行文中立论点的清晰,不至于文至中途出现笔锋突兀转折的窘境。因而,动笔之前,请明确你的观点,否则就不要轻易动笔。

【坚定但需温和,撰文不可“堂吉诃德战风车”】

出于评论文章及杂文等针砭时事的特点,时评作者常将文章看作“投枪”“匕首”,但求犀利、尖锐。但这种锐气不能外化为遣词造句过程中的情绪化,甚至演化为无视现实、不讲逻辑的宣泄“愤怒”,

这就如同“堂吉诃德战风车”,从新闻事件中引申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靶子”,大肆批判,其间不乏阴谋论的臆测、推论与批驳。但是,标靶的虚妄决定了论述的无意义,纵使你逻辑再严谨、语言再犀利、观点再“不与流行为伍”,也恰如与空气搏斗、将风车视作仇敌,除了以情绪自伤,别无他用。

值得注意的是,常犯这种自设标靶问题的,往往都还是些时评“老作者”。长期写作过程中选题的重复、论点的老生常谈,会使得一味求“新”的作者产生焦躁情绪。选择剑走偏锋,对新闻现象进行过度解读,结果往往是作茧自缚。时评需坚定,但为文也需温和,不坚定无锐气,无温和便不严密。

【文似看山不喜平,温和不是无味】

《文心雕龙》有言:“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格式化文本不是流水线生产的僵化产品,语态温和不是情感平庸,没有真性情的文章很难有生命力。

曾有作者问是不是红辣椒只接受有“辣味”的评论,其实不然,红辣椒是草根意见的发布平台,只要文章能言之成理、逻辑通达,红辣椒都来者不拒。但这样的解答常常带来另一种极端的行文思路,即视评论为工业产品,僵化地堆砌逻辑与新闻语言,误以为“有观点即好评论”。

评论应该理智表达意见这不错,平淡、温和也可以是一篇好的评论,但感情同样不可或缺,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没有自己起码的好恶,或者说,没有情绪波澜,那么文章的情感倾向又在哪里?须知,言论的中正平和不是麻木不仁,但没有感情的评论,请恕编辑不敢放行。

【文章合为时而著,时评请长话短说】

评论既然代表了时评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使命感,就必须对新的媒体形势保持敏感。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如果对时事的点评动辄长篇大论,其传播力可想而知。在新媒体用户可能连140字的微博都懒得仔细阅读的情况下,与其费力不讨好地拽长文、掉书袋,不如以最精准、犀利的方式做好一篇千字文。何况,评论文章本就讲究精悍有力、字字珠玑,每个字每句话都能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指问题要害,一针见血。太长的评论,就像是“钝刀子割肉”,终究少了些“快意恩仇”的酣畅淋漓,让你的观点显得分散无力、中气不足。换句话说,如果千字仍不足以说清楚一个时事观点,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是值得怀疑的。

【题好一半文,还请用心打磨标题】

“看人先看脸,读文先读题。”在网络时代,一篇文章如果标题不吸引人,估计很难产生有效点击与阅读。邓拓先生曾诙谐地说:“谁要给我想出一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标题党虽然招人恨,但他们随时随地抓住读者兴奋点的技能却值得借鉴。

个人认为“有意思”的标题应该是不落俗套、不随大流、简练明了,有事实有态度有观点,可活泼可俏皮、有灵性有内涵,可赶潮流但不一味地滥用,如“点赞”“且行且珍惜”这类被反复使用到随时让人闻到“屌丝味”的流行词,有不如无;而类似“打了谁的脸”“折射了啥”这类甚至体现不出观点的“万金油”标题,也可以洗洗睡了。

此外,新闻评论毕竟不是办公室汇报材料,部分作者用“排列组合”的方式将新闻素材简单地堆砌在一起,加几句总结陈词便美其名曰“评论”地草草稿,这会最直观地表现在其文章标题上。

来源:红网

作者:红辣椒评论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2/22/1093558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