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治理未成年人文身必须打出“组合拳”

来源:红网 作者:董嘉炜 编辑:张瑜 2022-03-11 21:42:47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文顶图.jpg

□董嘉炜 (黑龙江大学)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曾几何时,披发文身是弄潮儿的时尚,但如今的这份“时尚”却显得如此触目惊心。

14岁失学少年,在无良文身师的怂恿下,纹了个“大花脸”,工作找不到。13岁男孩,因为偷偷文“花臂”,面临被学校停学的风险。14岁女孩因为背着家人花300元文了大片难看刺青,洗文身花费3万且过程痛苦不堪。

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发布了第三十五批指导性案例,其中包括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全国首例为未成年人文身民事公益诉讼案,文身师章被判决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并在国家级媒体公开向社会公众书面赔礼道歉。

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此举,无疑是为《未成年人保护法》没有提及文身的“法律空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再诚恳的道歉,再多的赔款,都免除不了孩子洗文身时的伤痛,我们要把着力点更多的放在事前与善后工作上,健全“抵制未成年人文身”的机制,多机构协同发力,打出“组合拳”。

这第一招,是政府管理机关与市政部门联手打出的“左右云手”。厘清行业归类不明、监管主体不清的各类“文身作坊”“文身地摊”“文身挑子”,对各类无照经营的文身从业者作出依法处罚,加大监管力度,减少“未成年人文身”发生的土壤。

这第二招,是文身行业组织内部打出的“野马分鬃”。发动组织职能,规范行业标准,约束文身师。把“职业道德”提升到“行规”层面,将无良文身师纳入黑名单对外公开,把害群之马“跌”出去。清洁圈内环境,引导文身行业走上正轨。

这第三招,是家长、学校和公益组织联手打出的“老树盘根”。纵观此类未成年人文身现象,会发现当事人多为父母陪伴较少的孩子,或失学青少年。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极易受到怂恿而走上歧路。为及时劝阻青少年不理智文身,家长、学校和公益组织不可缺位。如能在文下一个“小图”或者打下“线稿”时就说明利害,使其悬崖勒马,也不失为将伤害降到了最低。

这第四招,是由公益组织、公立医院打出的“推窗望月”。可否让公益组织和妇幼保健部门站出来,呼吁社会发扬爱心精神,为文身青少年发起集资,并联系公立医院减免青少年清除文身的费用,还孩子们一副白净的身体,一段清朗的前途?

不可否认,文身是一种艺术与文化,年轻人使用它来装点自己的身体,并非不可以。但当对象变成了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这里面就有了太多的不理性与蒙蔽。为了让冲动变成深思熟虑,为了让孩子减少痛苦,也为了减轻文身业的污名,抵制未成年人文身都势在必行。宿迁市人民检察院已经为我们打出了第一拳,后续的攻势,更需看社会各界的高招。 

 指导教师:张世光

来源:红网

作者:董嘉炜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3/11/110002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