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林黛玉发疯文学”走红,为文学火起来提供了思路

来源:红网 作者:张雅棋 编辑:陈乘 2022-03-29 23:04:47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文顶图.jpg

□张雅棋(成都体育学院)

近来,“林黛玉发疯文学”热度只增不减,似有上升趋势。在微博,就拥有1.3亿的阅读量和5.3万的讨论者。甚至在视频平台,对于“林黛玉发疯文学”更是被网友进行二次创作。不得不说,“林黛玉发疯文学”的爆火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技术也随着时代而进行同频共振,手机已经如同柴米油盐等日用品一样,成为人们的必需品。因此,通过手机进入微博等社交平台发表自己的建议,缓解自己的压力,渴求获得“社交货币”,与时代接轨等种种原因都是“林黛玉发疯文学”受欢迎的原因,所以,才会有网友评论“她(指的是林黛玉)连对人的话都说得很俏皮”。

当然,也有网友表示“林黛玉发疯文学”是将经典踩在脚下,随意践踏,极其令人不适。在笔者看来,“林黛玉发疯文学”中的“林黛玉”作为名著之一《红楼梦》的经典角色,如今,在互联网中被重提,一方面,它说明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没有被时间抛弃,另一方面,这给我国对外宣传中国文学经典作品,使得中国文学真正“火起来”也提供了思路,这是一种将经典融入现实的典型创新方式,用文化创新进行文化传承,我们不应当对其进行过分苛责。或许,有的人会认为“林黛玉发疯文学”所表达的仅仅是“怼人”,于我国的对外形象弊大于利。但笔者认为,只要政府和各行业的意见领袖进行引导和疏导,就能将所谓的“弊”变成“利”。

笔者想说,“熟能生巧”用在“经典著作粉丝”身上是恰到好处,正是基于粉丝对于《红楼梦》熟悉,才能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进行恰当的应用。正如《咬文嚼字》中的主编黄安靖认为,无论是知音体也好,甄嬛体也罢,甚至是黛玉体,它们都是一种积极的话语方式。笔者坚信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加上互联网豁达大度的博大胸怀,一定能再次将中国大量经典文学再度捧红。

来源:红网

作者:张雅棋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3/29/110651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