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志
近日,在山东菏泽,有网友爆料鄄城县凤凰镇志愿者抓住一名疫情期间私自外出的居民,并拿着推子给他剃头。对此,鄄城县凤凰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网传视频为关系密切的4个人摆拍的“恶搞视频”,目前对相关人员已经进行了批评教育。
视频中,一位男子被两人按住剃头,其中一人佩戴红袖章,这一视频被网传解读为“居民私自外出被志愿者剃头”后,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从最新回应看,所谓“居民私自外出被志愿者剃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乌龙,视频中几人都是朋友,而拍摄的动机,是想借此来警示那些随意外出的村民。
疫情的形式再严峻,防疫措施也要合理合法,这一点毋庸置疑。几人通过拍段子的方式来威慑村民,想起到警示的作用,最终却弄巧成拙,混淆视听,对大众形成了误导,所以理应接受严厉的批评教育。
官方及时回应,澄清视频背后的真相,破解了外界的质疑。不过,这不应该是此次乌龙的终点,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为何一个恶搞视频被人云亦云地曲解并传遍了网络?
其实,如果做一点核验工作,并不难核实“居民私自外出被志愿者剃头”剧情的真伪——网传视频中,本身是带着水印的,如果循着水印找到原视频的发布者,可以看到确实是自导自演的摆拍,因为视频发布者还发布了剃完头的视频,以及几人“呵呵笑”的视频。
这场乌龙的诞生,和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要素流失息息相关。如果把视频放在原始的发布环境下,“居民私自外出被志愿者剃头”的扭曲解读,是很难传播的,哪怕这样的剧情自带“流量”。因为根据视频发布者的相关信息、要素,要判断这个剧情的真假,难度谈不上有多大。
而此次视频被曲解,一个关键环节是原视频被搬运到其他平台后,文字简介、主页信息、视频发布者在评论区的互动等,无法同步过去,这些要素经过多次传播后都流失了,给信息的扭曲和失真创造了条件,造成“三人成虎”的格局。
一旦原始视频被单独剥离出来,放在其他平台,或者全新的舆论环境下,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等要素流失,原发链接被新的平台链接替代,内容被曲解自然变得轻而易举。而且,资讯爆炸的局面,导致很多人缺少求证、较真的动力,对广泛传播的内容容易偏听偏信。
平台出于商业竞争考虑人工制造的信息隔离墙,阻碍了信息的正常流动,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还加剧了谣言的发酵,使整个社会付出代价。
所以,此次乌龙提醒我们,基层防疫要更加科学、规范化;同时,面对疫情的非常态下谣言多发的局面,既要形成及时高效的官方信息发布和辟谣机制,也要让信息生产、传播的环境更加流畅。
比如,既然跨平台的内容搬运,容易造成信息要素的流失,那么互联网平台之间,是否应该做到更充分的互联互通?至少,从此事来看,短视频平台的内容,被搬运到其他平台,发布背景无法同步,是导致视频被曲解的一个关键。如果是原发链接传播,核实难度会低很多。
谣言的诞生,本质上源于信息环境的封闭不开放。平台之间没有壁垒,人们查证、核验某个新闻的门槛降低,信息流动的速度加快,这样的环境下,谣言的生命力也会降到最低。
来源:红网
作者:熊志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