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给学生“偷偷”打钱,背后是清澈的爱

来源:红网 作者:覃一玲 编辑:刘昱 2022-04-17 17:48:44
时刻新闻
—分享—

bac8f8b7-b646-4bbc-a914-4d89489a3544.jpg

□覃一玲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近日,河南科技大学发文称,为保障学生不因经济影响学业对全校3.6万余名本科生进行大数据分析,以饭卡消费情况为样本,对比困难生信息库,结合学生综合表现,最终“算”出3606名需要帮助的同学。无需申请,高校为3606名学生充饭卡72.12万元。

高校默默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是守护大学生稚嫩心灵的方式,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有的人在“偷偷”爱你。这不仅是资助贫困生,更是保护他们柔软的内心,告诉他们,你们只需尽情地在高校的海洋里翱翔,无需顾虑其它。过去,有的学生担心站在台上接受他人的怜悯目光……面对学校免费午餐、贫困生公开补助、社会资助等望而却步,不敢申请。花一般美丽的年纪却饿得面黄肌瘦,面对如此情况,学校和老师都很担心,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不能让学生吃不饱,也不能让学生因此无法完成学业。如何打消学生的疑虑,河南科技大学的方法值得借鉴。

据了解,该学校学生工作处联合网络信息中心,启动对全校3.6万余名本科生的大数据分析,以学生校园卡的消费情况为样本,将当月食堂就餐次数(60次以上)、月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等列入指标体系,同时对比困难生信息库,结合学生综合表现。要求学生去过60次以上,说明一天至少有两次去过食堂,额外消费较少;500元以下说明消费很低,平时比较节俭。学校主动寻找需要帮助的同学,背后是付诸实践、付诸真切的心意,实施精准资助能够让更多困难同学得到帮助,这是一个学校对学生的切实关怀、是一个“母校”的清澈的爱。

人均200元也许不算多,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这200元也许就是一个星期甚至是半个月的伙食费。学校如此举动对他们来说相当于是“雪中送炭”,这一暖心之举不仅提高了助困的效率,还能解决贫困大学生实际经济困难。同时,这也不至于让学生面对“尴尬”难掩的境地,在保护他们的隐私的同时,让受助者更有尊严。

其实类似这样的暖心高校还有很多。比如南京理工大学,对一顿晚饭吃不到7元的学生打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月消费不到240元一次性打160元;郑州大学,对一个月消费不到120元的学生卡上打钱……面对此类高校的贴心举动,有记者询问,若有学生故意为之,骗取补助金,这时该如何处理?有高校表示,若学生为了补助金每天只吃几元钱,表明该学生确有困难,学校愿意资助。高校用最大的“善意”,采用科技精准关照每一个有需要的学生,让科技的触角延伸到对人的贴心关爱,是高校利用科技服务个人的有益做法,极大地发挥了对学生切实资助的作用。如此清澈的爱,感染着每一个人,高校用“默默”的爱保护学生的自尊,让众多网友感到:人世间,多美好!每个学校“爱护”学生的方式也许不同,但都是在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多年以后当学生回忆起,想起的可能是那一张张“充裕”的饭卡;是食堂飘香四溢的饭菜;是被母校温柔以待的每一次“窘境”时刻。这份来自高校的“感动”,那些被温暖呵护的瞬间,将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报以真心的意义,对社会始终报之以歌。

来源:红网

作者:覃一玲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4/17/1112978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