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巧劲破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死结”

来源:红网 作者:韩欣 编辑:陈乘 2022-04-19 16:57:32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文顶图.jpg

□韩欣(河西学院)

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压力也在加大。据4月18日最新统计,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市场机构数据也显示,原本为招聘旺季的三、四月份,就业市场整体较为低迷。高校毕业生、大龄低技能人群就业难突出,当前就业压力如何破?(4月18日 澎湃新闻)

几乎每年都有报道,某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2021年,高校毕业生破天荒地超过了900万,而今年更是突破1000万大关,增加到1076万人,为历史最高。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有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也属于难就业人群。笔者认为,除受到近期疫情多发、行业发展限制等多重因素外,保守、自我的就业观也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不难发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总量压力依旧存在,“慢就业”现象逐渐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突出问题。细究其原因,“慢就业”的成因或与当代大学生群体自我认同缺失、职业发展认知不明确等原因息息相关。大学四年,在整个人生里不算太长,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是必要的,若没有对自身有清醒的认识,难免会带来客观评价失真,进而引发就业期望过高等现实落差。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在职业发展认知方面还需清晰地意识到,就业除了是一种谋生的方式和手段外,还是实现人生价值、奉献社会的一种理想追求。

当前,互联网高速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打开了另一扇门,创造了更多“可能”,只要大学生敞开心扉、“求同存异”,兴许会是另一种别开生面。受疫情影响,“直播带人”风靡一时,让工作触屏可及。新的媒介传播技术、平台与形式,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场景激活更多的可能性,这是“直播”带给社会人才交流、大学生毕业招聘的一个启示。但部分大学生不肯“放下身段”,“求优求稳”“非金饭碗不端”的心理,多少让新型求职方式施展不开。这也侧面透露出当代大学生特殊的就业心理。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破解就业观“死结”,还需多方发力用巧劲。增加就业的针对性是首要的,还需高校精确掌握毕业生求职意向,“一对一、面对面”交流,切实降低毕业生求职盲目性。

归根结底,外力只是辅助,解铃还须系铃人。“慢就业”是社会新形势下的产物,凸显了年轻一代高校毕业生特点和就业诉求。身为当代青年,面对就业难问题还需向内归因,提高手头“硬实力”,不断充实自我、适应市场新变化,形成“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竞争优势,早日化解内心固有定式思维,以开放的思维、务实的态度、求变的勇气,迎接崭新的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韩欣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4/19/1113676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