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银行“飞单”屡出事,谁来保障“钱袋子”安全

来源:红网 作者:王海婧 编辑:陈晓丹 2022-05-15 16:06:56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计划内.jpg

□王海婧(湖南师范大学)

多名投资者通过银行理财经理介绍购买私募产品,但最终私募实控人锒铛入狱,投资款也有去无回,投资者遂要求银行承担责任。年近花甲的焦女士正是投资者中的一员,因轻信理财经理的推荐,她投资了320万元购买“特别好的理财项目”,但仅获得2190元的执行款。在近十年后,法院的二审判决终于落地:由银行对其损失承担50%的责任。(5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

理财“飞单”,是指银行个别员工凭借工作便利,与社会人员内外勾结,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非本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私募基金等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并从中获得佣金报酬,涉嫌构成非法集资。“飞单”交易的达成,涉嫌非法集资,极易亏损,后果则是双方对簿公堂,撕破脸皮。

消费者在银行买理财遭遇“飞单”,责任该由谁来承担?银行飞单屡禁不止,到底存在着哪些难点?银行“飞单”频频出事,老百姓钱袋子的安全谁来守护?

应该说,首先是银行员工丧失了职业操守,滥用了消费者对于银行的信任。不过,有的消费者明知“飞单”却铤而走险,有的消费者则一直被蒙在鼓里。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员工利用银行的权威形象,给非法集资披上合法的“外衣”,诱导消费者购买“飞单”,是对法律尊严的蔑视,必须从严处理,绝不姑息。

其次,银行的监管系统存在漏洞,不能有效约束员工,辜负了消费者对于银行的信任。此次案件中,对于员工的私售行为,该行称超出了自己的管理范围和管理能力,并称“银行不可能24小时,时时刻刻监控每个员工的行为,无法做到监视所有员工的每一个动作、监听每一句讲话”。银行管理不是儿戏,不是一纸空文,而是企业形象建构的重要一环,是守护老百姓钱袋子的保障。

再者,政府治理“飞单”乱象,需要持续发挥重要职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政府不要等“飞单”乱象出现后,再动手惩治,而应在提前监测行业动态,未雨绸缪合理预测。政府需要发挥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的职能,出台一系列将非法集资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的具体政策,做到防患于未然,为老百姓的钱袋子提供制度保障。

消费者作为钱袋子的主人,理财的同时固然得关注产品收益,同时也需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不跟风理财,更不轻信一家之言,被花言巧语蒙蔽,要谨慎对待金融机构的“VIP”产品推荐,多方求证鉴别飞单,防范风险,保护好钱袋子;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提升理财能力,提高财产安全意识,万万不可有“钱放银行就万无一失的想法”,这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给不法分子牟利犯罪提供了绝佳的“温床”。

来源:红网

作者:王海婧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5/14/1125378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