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言在线“打假”,“求真”应该是一种态度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 编辑:田德政 2022-07-14 19:45:34
时刻新闻
—分享—

文章顶部青椒.jpg

□陈雪(河北师范大学)指导老师:马连

7月11日,中国当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个人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莫言:这些作品真不是我写的》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莫言对一些谣传是其本人所写的文章和诗词金句发布视频,进行打假,还不忘带上本人的表情包。在这个视频中没提到的假冒作品包括《你若懂我该有多好》《莫言说》《我》和一些诗词金句等。

其实不只是莫言,多位作家都曾被杜撰“假语录”,例如杨绛,张爱玲等作家。一些短视频中,主角一般是一些知名作家或是商业巨头,例如杜撰张爱玲语录“活得认真,笑得放肆,抬头遇见的都是温柔”……

众所周知,名家的可信度更高。假设这些话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说的,那么它的说服力就大大降低。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他们的身上一定具备我们所要学习的品质。他们说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会被部分人奉为金科玉律。当网友刷视频时,在这些所谓的名人语录下“驻足停留”,那么流量就有了,这何尝不是一种新的流量密码呢?

其次,在这个快餐时代,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奔波,时常需要靠一些心灵鸡汤去治愈自己,激励自己,支持自己前行。所以诸多鸡汤被冠以名人名言。“当你看清了一个人而不揭穿,你就懂得了格局的意义;当你讨厌一个人而不翻脸时,你就明白了释然的重要性。”“有时卑微到尘埃里,在尘埃里也可以开出花。”……

为了增加粉丝也好,为了获取流量也罢,假的就是假的,它一定真不了。但假语录盛行,真名言就会像“劣币驱逐良币”那样逐渐消失。假语录可以俘获人们的内心,可以变现,而真名言则需要费时费力的求证。随随便便一句话安到某个名家身上,一传十,十传百,可能就变成了事实。当我们以后再提到这个名家时,会不会对这句“非己出”的话更加印象深刻?与此同时,假名言扣到真名人的头上,会不会对名人产生影响?正如网友所说:“你喜欢莫言也好,或者你不喜欢莫言也好,都没必要借他的名行事,就把莫言当成一个普通作家,喜欢他就读他,不喜欢她就不看他。”其实不止莫言,任何一个名人,都是不应被随意扣上语录。

我们要听的是真名人的真名言,真真切切地存在,不存虚,不做假的。“真”是一种坦诚,也是一种品格。短视频中的“假语录”不应盛行也不能盛行,而这就需要监管部门保持一种求真的态度,网友保持一份求真的态度,不断压榨“假语录”的生存空间。这样,真语录才能经久不衰。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7/14/115240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