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性格测试筛选求职者,岂止是不科学

来源:红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田德政 2022-07-15 16:52:46
时刻新闻
—分享—

□黄齐超

“笔试、面试都过了,性格测试却没通过”“测评结果显示我忧虑指数高,不适合这份工作”……7月正值招聘季,在一些求职论坛中,不少人分享出自己因性格测试没通过而求职失败的经历。求职者若因性格测试被拒聘,是否合理?性格测试被应用于企业用工管理时,其法律边界在哪里?(7月14日《工人日报》)

一些企业热衷于用性格测试快速筛选求职者,想过滤那些不抗压、不稳定、不适合特定岗位的人,其初衷可以理解;把性格测试的结果当做一项参考,也未尝不可。但是,倘若以性格测试作为是否录用的唯一标准,这就十分不妥。甚至可以这样说,企业用性格测试筛选求职者,不是捷径而是歧途。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性格测评本身具有局限性,即便最权威的MBTI测试,在外界的人为干预下,也难以获得准确的人格画像。比如,一些博主和黄牛非常熟悉测试的题型,可以“培训”应聘者如何规避,这就直接影响测评的结果。只要被测者做题时要强调自己乐观向上,代入这个虚拟的性格,前后口径一致,就能通过测试。

其次,一个人的性格虽然是稳定的,但性格测试结果往往不稳定性。接受测试时的情绪、地点、外界环境,都可能影响到测试的结果。经试验证实,即便是同一个人、同样的测试环境,两次测试时性格类型也会不一致。所以,尽管MBTI测试在企业招聘中已经备受青睐,但它尚未得到心理学界的认可。

再则,人们的性格、人格、气质本身都是多元的、复杂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个体,再精确的仪器都无法衡量的。MBTI测试的结果往往都是十六种,世界上数十亿人,却只有十六种完全一样的人格。有人却将测试结果奉为圭臬,并把它拿来当成识别是否符合岗位的标准,这难道不是搞笑吗?

最后,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点——企业用性格测试的结果否决应聘者,涉嫌违法。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关于平等就业的基本原则,用人单位不得对劳动者与生俱来的特征和品性进行歧视。一个人的性格带有一些先天因素,后天很难完全改变,所以,如果企业以“性格不符”拒绝录用应聘者,就涉嫌违法。若真如此,劳动者则可以通过仲裁、诉讼等方式维权。

事实上,性格倾向对大量普通的工作来说并无太大影响,用人单位没必要跟风,对求职者进行职业性格测试。即便是对性格有要求的岗位,MBTI被HR固化成为测评应聘者性格的唯一工具,也是个误区。企业用MBTI的测试结果来挑选人才,这既不科学,也涉嫌违法。因此,这不是捷径,而是歧途,用人单位少用为妙。

来源:红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7/15/1152690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