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出大山是为了更好地回到大山

来源:红网 作者:毛凯军 编辑:田德政 2022-08-05 21:01:06
时刻新闻
—分享—

□毛凯军

“小镇做题家”是当下火热的网络名词,该话题的主角是考入名校的小镇青年。其实,还有很大一部分被忽视的考入普通大学的农村青年,他们的奋斗之旅也同样地真切感人。而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依然清晰地记得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学校便组织新生开学典礼学生发言人代表评选,其中一个评比环节是做一个简单的个人陈述。我说道:“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和改变他人对家乡的偏见,也希望千千万万个同我一样的家乡青年通过不懈奋斗将生养我们的这片热土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心语声声,言犹在耳,而这也是我渴求学有所成后回到家乡的初心和动力之源。

“要幸福去奋斗”是父亲的微信昵称,也是父亲秉持的人生信条,更是其时常用来教育子女的箴言。如今,家里兄妹四人都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十多年的求学时光弹指一挥间。这些年我们与父母的相处时间全部加起来恐怕也不足一年,每年春节里的匆匆一聚是我们这一家子少有的温情时段。从时空来看,我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留守儿童。

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家里的几亩薄田根本无法过活。为了补贴家用,爸爸妈妈、叔叔婶婶们便全部外出务工,家族里只留下十来个年弱力微的孩子。我们便成为了已是迟暮之年的爷爷奶奶苦辛生活的全部。大的孩子不过十岁出头,最小的甚至还处于襁褓之中。我很少向人提及这段艰难的岁月,因为即便是亲身经历的我也很难想象,这对于两位上了年纪且积劳成疾的老人来说该是多么大的挑战!

爷爷奶奶似乎生来便是那样老态龙钟,便是那样日夜操劳。孙辈饮食,田地庄稼、养猪喂牛……如此种种便是两位老人生活的全部。他们似乎永不疲惫,不知停歇。很少听爷爷奶奶抱怨、诉苦,只是那佝偻的身躯,那颤抖的双手,那深夜里因疼痛无法入眠而辗转反侧的声响总会不经意间就湿润了我的眼眶。

村里的孩子早当家,种田收地、牧牛喂猪、洗衣做饭、读书求学便是童年生活的全部。青山作陪、绿水相伴,苦乐交织的孩童时光一闪即过。这些平凡朴实,略显疼痛的经历涵养了我们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厚实了我们面对困难时的决心和勇气,也让我们懂得了父亲说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真谛。

可我的心里却并不认为自己是一名“留守儿童”。党和政府、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春华秋实基金会……还有许多无私帮助我们的组织及个人都是我亲切的家人。他们在给予我经济援助的同时,还会对我加以思想的引导和生活的指引,让我感受到了如同家人一般的温情。

努力读书走出大山不是为了逃离大山,而是为了更好地回到大山。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家乡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人的奋斗和建设,有志青年们到基层去,到家乡人民需要的地方去!通过不懈的努力,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公仆”,成功考取了家乡所在县的乡镇选调生公务员。家乡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也是我的理想信念落地扎根的地方。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公务员就是这样的一根绣花针。乡镇工作的纷繁庞杂、千头万绪让不少基层工作者产生了不小的心理落差。但我认为基层才是人生最生动的课堂,是奋斗者的最美舞台,是回馈家乡和社会最生动的实践基地。

我坚信,要想获得成长和提升,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一定要到基层去,到乡村建设的一线去。只有用真刀真枪锤炼能力,用脚步丈量奋斗之路,才能锻炼出真本事,获得硬本领,干出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

来源:红网

作者:毛凯军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8/05/116952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