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浙江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湾头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有个“解忧杂货铺”。哪家居民腿脚不便,可以从这里借轮椅;哪家缺柴米油盐了,可以去领相关物品应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湾头社区党委书记李丽说。(8月17日 《宁波晚报》)
“解忧杂货铺”里摆放的物品,都是“值不了几个钱的”,但却都是“老百姓最常用的”。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有各种各样的紧急用品。目的就在于让老百姓需要使用的时候,能够简简单单、轻轻松松使用。比如,螺丝刀等修理工具,未必所有家庭都有,这个时候遇到“修理的烦恼”就可以在“解忧杂货铺”得到纾解。再比如,家里正在做饭突然发现酱油没有了,食盐没有了,到超市里购买需要往返时间,这个时候就可以到“解忧杂货铺”拿一点使用应应急。
可以看出,“解忧杂货铺”积极回应了社区居民的需求,进一步调动和整合了社区资源,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为了让“解忧杂货铺”发挥更好的作用,“解忧杂货铺”设立了资源对接小组、财务管理小组、网络宣传小组、微心愿对接小组和监督检查小组,负责“解忧杂货铺”各项业务日常运作,制定救助细则,明确救助范围、对象和内容。做到“让急需使用的人”能够“想用尽用”。“解忧杂货铺”的设立,还使将逢年过节才有的“送温暖、献爱心”,变成“日常恒温、节日添暖、四季如春、温情常在”的常态化,解决了一些群众生活上的困难。
“解忧杂货铺”的设立显然是好处多多的。一个方面是,它纾解了社区居民的烦恼。当然,这些居民的烦恼,也都不是什么大事情,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可是,当我们的有关部门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解决好的时候,赢得的无疑就是最大的民心,换取的一定是百姓的掌声,无形之中就拉近了干群距离。把“小事情”“小烦恼”“小问题”都解决好了,就是办好了“大事情”。因为,“百姓的小”都是“服务的大”;另一个方面,也是最为关键的,“解忧杂货铺”架起了“爱心奉献者”和“爱心享受者”之间的桥梁。两年来,“解忧杂货铺”先后与浙江欣捷建设有限公司等20余家共建单位签约,认领捐赠点格子铺,使捐赠物源源不断地进入“解忧杂货铺”,让社会爱心与居民诉求实现了完美的对接。
说到底,“解忧杂货铺”解除的是居民的烦恼,而实际上解除的也是政府部门的烦恼。因为,其融洽了干群关系,让干群关系真正实现了情感的融合,让“解忧杂货铺”真正成为了“为民新品牌”!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