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睿鸫
国庆假期将至,多地发布了有关出行的防疫提醒。据界面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8日14时,全国至少有24个省市、84个地区,在国庆节前发布提示,倡导市民“就地过节”。(9月29日 界面新闻)
国庆假期将至,作为2022年度最后一个法定长假,全国多地不约而同地“组团”倡导市民“就地过节”。一时间, “就地过节”冲上热搜,成为舆论和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话题。
当前国内外疫情多点散发,防控形势相当严峻复杂,防输入防反弹依然面临巨大压力。从各省市国庆“就地过节”政策来看,目前各地的防疫政策坚持“落地检”“三天两检”,实行报备制度,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风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这是对个人生命健康极度负责的具体表现,更是顾全大局,用具体行动来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值得关注的是,与过去节假日相比,官方在倡导出游方式和出游距离有细微变化。在去年国庆,各地发布的有关“就地过节”的通知里,“山水游”“自驾游”是被提及最多的出游方式;今年“五一”,官方对距离做出了进一步限制,更倡导“短途游”,在用词程度上,也选择了“避免”这类较为严格的词语。
今年国庆节,“本地游”“休闲游”被提及较多,官方未对出行距离做出更严格的限制。譬如,今年国庆期间,北京市公园风景区推出了花卉展览、文化游览、科普教育等34项别具特色的线上线下活动,让市民游客享受首都生态建设带来的绿色福祉;又如,济南本地
“就地过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盘考虑,多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协作联动,而每一项具体工作,需要考虑若干细节,否则,就可能给病毒可乘之机,稍微考虑不周,就会给防疫工作带来被动局面。
因此,“就地过节”需配套措施跟进,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做好旅游和防疫相关信息的发布,为市民的出行选择提供“精准指南”。具体点讲,交通部门依据大数据,为出行民众提供出行信息,按照可能出现的高速拥堵等情况,及时予以分流疏解;文旅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压实责任,做好景区、酒店和民宿等区域的风险排查工作,从源头上消灭可能存在的隐患,同时,作好旅游价格监管工作。
我们相信,由各级部门提供人性化的公共服务,每项配套措施细致、周到有“温度”,再加上公众的积极参与,有效配合,必定能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的国庆假期。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