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评之道·师说²º²² | ⑥ 杨清华:一起走在通往“理性”的路上

来源:红网 作者: 红辣椒评论 编辑:钟星月 2022-10-05 17:19:52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2022年10月1日,红网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盛大启航。在大赛启动前后,为促进全媒体时代的评论写作,创新话语表达,加强新闻评论业务交流,红辣椒评论栏目特邀往届“评论之星”获奖大学生作者、组织奖高校教师代表,以及红网“青椒计划”优秀作者,畅谈“时评之道”。

时评之道5.jpg

杨清华,男,新闻传播史博士,副教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英国Edge Hill University访问学者。现主要讲授《网络评论》《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等课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厅级项目7项,在《湖南大学学报》《民族学刊》《电影文学》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红辣椒评论:在您看来,新闻评论教学有何独特意义和价值?

杨清华:新闻评论教学的价值,就在于让学生们在“看到”“听到”海量信息后形成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判断,这是极其珍贵的,这也是大学的意义。

红辣椒评论:作为评论教师,您最想教给学生的是什么?

杨清华:作为评论教师,我最想教给学生的是“理性”。我们新闻评论常常是在影响他人,但个人的修炼是“尽量不被他人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有足够的知识、阅历、定力,我会尽力和他们一起走在通往“理性”的路上。

红辣椒评论:在评论教学上,贵校有何特色,您的评论课堂有何特色,请分享一下。

杨清华:我所在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是一所拥有百年荣光的红色高校,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基因和优良教育传统。一师的新闻评论实践渊源已久,1913年至1922年毛泽东在此求学执教期间,积极投身新闻评论活动。在《湘江评论》的创刊号上,他撰写了创刊宣言及其他文章共20多篇。1920年,他又连续在《大公报》上发表《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赵女士的人格问题》《改革婚姻问题》等文章,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一师人赓续着“立志天下、勇求真理”的情怀担当,在2021年我校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打造红色课堂、建强红色平台、培育红色文化”。因此,一师的新闻评论教学基于优秀红色传承,将先辈的理想信念、天下情怀融入课堂思政教学,培育“有格局、有担当、有见地”的新闻评论人才。

我的恩师田中阳先生常常教导我,要培养自己的“大思维、大视野、大尺度、大襟怀”,我的新闻评论教学也主要是围绕这几个方面的培育出发。课前5分钟让学生们“谈天说地”,了解最近一周的国内外新闻资讯,共同拓宽“大视野”。课中输入思维训练,包括历史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从一个新的格局、视角去看新闻事件,保持“大思维与大尺度”。课后,要求学生们多体验生活,融入社会,多听、多看,多感受,做一个有情怀,勇担当,有独立人格的新青年。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变得理性,变得成熟。

红辣椒评论:评论教学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杨清华:评论教学的最大困难在于“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在这个相对浮躁的环境下,让学生沉下心来写,让老师沉下心来一一修改,这是挑战。其次就是师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限,评论的创新性还有待提高。

红辣椒评论:评论也在“视频化”。怎么看待这个趋势?在这方面,贵校在教学上有无探索和亮点?

杨清华:评论的“视频化”趋势是受传播语境、受众需求等因素影响所致,有利有弊,传播度更广,但“内容留白”相对较少。在这方面,我们的新闻评论教学采用“街采+点评”的方式,多元社会态度结合舆情数据、理论分析,尽量做到感性理性融合,激发观众对热点问题与现象的探讨与反思。

红辣椒评论:谈谈“评论之星”大赛的价值,对评论教学的影响。

杨清华:“评论之星”大赛是我们新闻评论课堂的“引擎”,课程采取“项目驱动式”教学,通过大赛引导贯穿课程内容,结课以大赛作品呈现,这样系统地将课程设计“聚焦”,师生均有“成就感”,大大提升了专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促进师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

红辣椒评论:除了红网之外,近年来,还有不少媒体举办大学生评论竞赛。从文字评论,到漫画、视频,竞赛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从评论教师的需求角度出发,您对此类竞赛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杨清华:大学生参与评论本身体现较强的责任担当意识,竞赛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想平台。如果政府、举办方、高校、媒体能够给以学生升学就业、个人荣誉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支持,效果会更佳。

来源:红网

作者: 红辣椒评论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10/05/1190343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