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依纯 周长瑞(山东大学)
“好友”发来一条短信,10万块钱没了。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这都是,冒充熟人、亲友诈骗的套路。
近日,刘先生,也收到了“准妹夫”借钱的微信,对方开门见山要借300元钱,还发了一条2秒长的语音,“是我本人”。刘先生直接微信转账300元过去,结果对方称少了个0,其实要借3000,还继续以类似的语音博取信任。最终刘先生被骗走3000元。(10月14日 《环球时报》)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互联网的便捷性,也让不少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从最初的电信诈骗,到“杀猪盘”、刷单返利、网络理财投资等,让不少人中招并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如今网络诈骗套路层出不穷,骗子们也在与时俱进。解决诈骗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面对网络诈骗,我们需要少一分自信,多一分谨慎。
盲目自信,聪明反被聪明误。近年来,尽管官方已经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反诈,但仍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网络诈骗的严重性。自以为判断能力很强,网络骗术低级可笑。这种自认为能够控制各种复杂局面的盲目自信,可能是掉进陷阱的开端。在一起冒充淘宝客服的诈骗案中,受害人早已识破骗局,却想捉弄骗子。认为银行卡余额0元,不会造成损失,便将验证码告诉了对方。结果骗子来回操作几次,受害人在混乱中将有存款的银行账户验证码发给了骗子,最终被转走1.3万元。明知是骗局,更应及时防范,速速远离。自作聪明的后果可能就是得不偿失。
提高警惕,谨慎方能保平安。据了解,诈骗分子们在获取目标的个人信息后,会进行精准分析,融入被害人生活场景。在近年来的多起案件中,他们或充当“及时雨”,为急需用钱的受害者提供各种贷款“优惠”、赚钱“捷径”;或假装受害人的“领导”“亲友”,让受害人不假思索为他们“帮忙”;或自称“公检法”,使受害人在慌乱中任由诈骗分子指挥;或干脆化身“美女帅哥”,让渴望爱情的受害者无法拒绝。其接触周期之长,诈骗环节之多、手法叠加之巨,使网络诈骗更加防不胜防。
不过,如果我们在收到不明链接时不因好奇盲目打开,在“亲友”要求转账时不受“情感攻势”影响,在面对高收益投资时不抱有“赌徒心理”,在面对“公检法”询问时再三核实对方身份,在网购时不贪图便宜和赠品,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谨慎,“三思而后行,三查而后行”,那么再高明的诈骗也不会有可乘之机。
面对网络诈骗,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在骗子面前,不要谜之自信;在反诈路上,永远谨慎前行。同时,在察觉到诈骗时,我们也要积极举报,避免他人再次上当受骗。只要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诈骗分子们便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我们也将迎来一个更加安全可信的互联网空间。
来源:红网
作者:廖依纯等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