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比提升,展现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

来源:红网 作者:许皓兰 编辑:钟星月 2022-10-19 10:10:24
时刻新闻
—分享—

评论之星参赛最上面放.jpg

□许皓兰(重庆大学)

近日,山西晋中,“90后”李女士接二年级的儿子放学时,儿子无意间问起:“妈,你会背古诗吗?”李女士随口流利背诵了她儿时学过的《桃花源记》,儿子听到后一脸崇拜。网友纷纷表示这是刻在DNA里的记忆。李女士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以身作则,激励儿子更热爱语文学习。(10月18日 央视网快看)

李女士对古文的倒背如流,背后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延续。曾几何时,背诵并默写文言文是我们学生时代的苦恼之一。然而,长大后,我们却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古文的美好。背诵文言文不仅仅是记忆文本,更是在阅心、阅情。那些处在相似情境下,忽然想起一句早已烂熟于心的诗词的共情时刻,正是我们真正懂得诗词宝贵之处的时刻。看见春草初发,想起“长郊草色绿无涯”;看见秋叶摇落,想起“草木摇落露为霜”……正如很多网友的留言:“感谢那个认真背古诗的自己。”儿时的囫囵吞枣,成为了成人后的精神财富。

文言文饱含深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结晶。学习文言文,孩子们将受益无穷。一方面,通过文言文,孩子们能够体会诗文的人文情怀、艺术价值,在中华传统美学的浸润中成长;另一方面,文言文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指引着民族的未来。从小学习文言文,能够帮助孩子们融入本民族的文化谱系,培养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语文教育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占比大幅提升。随着新课标改革,最新部编版语文课本中,文言文占比已达全部课文的55%。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共编排了135篇古诗文,约占总篇目数的30%。其中,1~6年级75篇,7~9年级60篇。语文教材的七次变动间,古诗文的占比不断提升,是教育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体现。

除此之外,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正在不断加强。在岳阳楼、滕王阁等景点,背诵相关诗文可以减免门票费,让更多游客在乐趣中接触传统文化。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走向世界。北京冬奥会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引发无数外媒记者感叹;欧洲宇航员用《兰亭集序》描绘宇宙的磅礴……一次次“破层”“出圈“,都印证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重要性。

仍然,古文教育需要注意“适度“原则。一方面,不要让文言文学习任务“过载”,成为学生们的负担,这样反而无法助长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古文的质量。选择具有积极价值观的文本,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养。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声声诵读中,是中华传统美学与情结一代接一代的延续。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灿烂的文化结晶、文明创造是所有中华儿女共有的价值纽带、精神之源,一次次指引着民族的未来。我们需要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文言文记忆刻入基因。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将这份璀璨传承下去。

来源:红网

作者:许皓兰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10/19/1195691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