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之星·视评 | “哄睡服务”虽新颖,消费还需理性

来源:红网 作者:程正元等 编辑:张瑜 2022-10-20 15:13:03
时刻新闻
—分享—

□程正元 张思滢 李洗卡特 梁杰隆(重庆大学)

近些年来,失眠问题引发关注,睡眠经济兴起,“哄睡师”这一职业也应运而生。有记者在淘宝店铺了解到,哄睡师通过电商平台给消费者提供多样的“哄睡服务”,一个月的收入可高达一万八千多元。(10月13日《潇湘晨报》报道)

据统计,我国有38%的成年人存在失眠问题。失眠虽不是致命的病痛,却也令人难熬焦虑,欲避之而不及。哄睡师收入高、睡眠经济收入高的背后,其实是人们对睡眠迫不及待的渴求。心理学有研究表明,其实消除对于失眠的此类焦虑,最好的方式就是忘记焦虑本身,让自己放松。失眠者很难不陷入一种对于翻来覆去感到无比痛苦的“人之常情”中,这也是导致失眠进入恶性循环的原因,大范围的失眠也促成了人们对于相关产业极大的需求。

在睡眠经济的产业链中,年轻人、白领负责熬夜,负责失眠;哄睡师负责拿钱解决失眠。失眠的人在白天创造价值,在失眠的时候依旧在拉动产业,不折不扣成了“失眠资本”的打手。一部分网友给哄睡师的服务打出好评,也有网友表示并没有什么效果。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哄睡师的作用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带给失眠者陪伴与心理安慰,这些都让失眠的人感到放松。因为失眠不仅仅有年轻人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因素,还有社会层面的孤独。想要走出失眠,单靠哄睡师的“甜言蜜语”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失眠者自己走出孤独的困境,不可对哄睡师产生依赖心理,更不必投入大量毫无意义的“医药费”。

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哄睡师这一行业的兴起,反映的其实是当前社会部分人自我调节能力的欠缺。古往今来,失眠问题绝不是当代人独有。只要有心理负担,一个人睡眠都会受到影响。人们畏惧失眠,却不曾想过“失眠”这一病理的概念本身是被“建构”出来的。病理心理学首先将失眠纳入了疾病的范畴,才在社会心理上造成了人们对失眠“洪水猛兽”般的畏惧。其实这本没有必要:失眠是人正常的生理反应,甚至还会对人的生活产生积极作用(如让人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以应付学业考试),失眠也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耐心调节来解决的。与其说花钱买哄睡师的服务有助于缓解失眠,倒不如说花钱本身令人心安。至此,我们更需要对睡眠经济的消费保持冷静与清醒的态度,在点击“购买服务”前不妨缓一缓,多想一步:到底有没有必要。

同时,行业暴利的背后也很难不滋生出问题,更需要引起消费者的警惕。如前些年爆出的哄睡师为消费者提供不正当服务的案例,其实已经触及了法律的红线。再如有些哄睡师会在线上的“哄睡服务”中加入擦边内容,也会有损市场的健康导向。这些需要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不可盲目“花钱消灾”。消费者并不是从来没有责任的:在点击付款按键的一刻起,哄睡服务的合同已经成立,消费者也就承担了法律责任,需要擦亮眼睛,保护好自己的权益。而从根源上来说,消费者与其投入高额费用购买哄睡服务,不如在消费前多一份理性,多一份耐心,尝试与自我心灵沟通来缓解失眠。毕竟,真正能听见自己内心声音的,只有本人自己而已。

评论之星参赛最上面放.jpg

来源:红网

作者:程正元等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10/20/1195918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