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又双(重庆大学)
近日,网剧《东北插班生》热播。该剧主要讲述一个东北小伙插班到一所南方城市的学校上学,南北地域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误会,既带来了诸多笑料,也蕴含着不少温情,令观众在欢笑之余倍感温馨。(10月25日 中国新闻网)
《东北插班生》作为一部小成本网剧,一没有流量明星,二没有高调宣传,它究竟是怎样收获观众芳心与如潮好评的呢?
艺术需要创新,烂梗、老梗难以再吸引观众的兴趣。作为一部喜剧片,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让观众看得轻松愉快,有梗可以笑。《东北插班生》正是巧妙地将东北口音与台湾腔结合,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相结合,明明是我们无比熟悉的东西,但是在相互碰撞中就有了全新的火花,这正是这部剧吸引人的地方。反观都市生活轻喜剧《东八区的先生们》在播出后一月不到就被下架,豆瓣评分跌出新低。其原因正是整部剧大用烂梗、老梗,把职场性骚扰美化成浪漫,把调侃女性生理期当做笑料,整部剧充满了刻板印象,明明是喜剧却让人看了以后笑不出来。
影视剧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核和立得住脚的精神内核才能留住观众。《东北插班生》除了轻松搞笑的一面,还有细腻温暖的另一面。该剧将青少年的迷茫与成长用喜剧的形式表现,轻松诙谐的背后又引起青少年对友情、亲情的思考,探寻自身成长的正确方向。一部影视剧作品绝不是依靠流量明星出演或是话题炒作来来留住观众的,热度褪去后依然经久不衰的正是影视剧中丰富的文化内核与精神内核。
《东北插班生》以轻松的形式进行文化交流与输出,更容易让人接受。内地插班生与港澳台学生的你来我往中,是海峡两岸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正如导演所说:“方言、口音是为游子解锁乡愁的密码,也是展示地域文化魅力的窗口。”正式的文化宣传片容易让人感觉有距离感,但这部剧以喜剧的形式呈现,故事背景是在校园中,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剧中的人物似乎都那么“接地气”,让两岸青少年潜移默化地领略对方文化的魅力,促进两岸文化认同。
《东北插班生》无疑为影视剧创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影视剧工作者们应当向其看齐,不忘初心,创作出有意义、有温度的作品。
来源:红网
作者:曹又双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