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双11”热搜榜单套路当严惩不贷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刘昱 2022-10-31 17:16:17
时刻新闻
—分享—

□吴睿鸫

今年的“双11”启动得格外早。这几天,淘宝、天猫、京东等各主要电商平台上满是促销信息;社交平台、直播间以及不同的热搜榜单里,也频繁出现“双11”字样。在不少消费者看来,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功能不同——前者用来“买买买”,后者则是“买买买”之前的“做功课”阶段,因为各种“种草笔记”和“热搜”提供了了解产品的新渠道。(10月30日《潇湘晨报》)

消费者在了解购置物品渠道方面,除靠“种草笔记”和“好差评”外,今年“双11”还出现在各种热搜榜单上。其中,不乏进行大促的品牌和产品,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有限性,存在过度夸大美化产品的现象,这当中难免一些套路陷阱。

热搜榜单,并非因为产品质量好,赢得消费者口碑,或者真的热卖,冲上热搜的。以微博热搜为例,正常形成的“热搜”前有编号,在热搜榜排序之外,微博提供了两个广告资源位,一个在第3位热搜词之下,一个在第6位热搜词之下。其中,商业广告会展示“商”标签。记者查询今年“双11”启动以来的微博热搜发现,不少品牌确实通过广告资源位的方式进入了热搜榜单,它们与正常形成的热搜结果也有明显区分。消费者看到这类热搜商品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要知道是商品广告,了解相关内容来自品牌投放。

还需要警惕的是,“水军”不断制造“热搜”来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业内人士透露,一些“水军” 身处全国各地,使用不同城市的网络IP,在品牌或营销公司的授意下,围绕同一个话题各抒己见或转发推广,形成虚假营销、恶意营销。由于“网络水军”,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组团作战,这对消费者辨别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显然,消费者面对各种热搜榜单,除了需要其自身防范套路陷阱外,还需有关部门从源头上进行有效治理。今年8月份,全面实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六条提出,应用程序提供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的,应当对申请注册的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身份证件号码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或者冒用组织机构、他人身份信息进行虚假注册的,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国家制度安排,强调了平台的属地管理责任,平台作为重要“关口”,要对用户注册、账号管理、信息审核、日常巡查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认真履行审核责任与义务。唯有让“网络水军”制造虚假评论的成本提高,才能从根源上治理这一躲在暗处的套路陷阱。

必须看到,“网络水军”群体有警惕性高和流动性强的特点,时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完成任务就地解散,让证据收集和确定的难度增大。因此,相关部门要联合执法,组团作战,形成合力,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斩断“网络水军”的利益链条,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10/31/1199620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