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宝妈带2岁儿子进女厕引争议,能否破题“第三卫生间”?

来源:红网 作者:王晓菲 编辑:田德政 2022-11-03 17:42:51
时刻新闻
—分享—

第八届评论之星.jpg

□王晓菲(湘潭大学)

近日,福建泉州一宝妈独自带2岁儿子去逛商场,期间身体不适,怕孩子独自在厕所外不安全就带着去了女厕。卫生间都是独立的隔间,就让孩子站到隔间里,之后被人骂没素质。(11月30日 上游新闻)

该事件被报道后立马引起了热议,按照这位母亲的说法,鉴于单独把孩子放在外面不放心,所以带着儿子一起进了卫生间,但刚进去就被人劈头盖脸地骂没有素质。而网友们看法不一,有网友认为2岁的男童还没有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独自在女厕外等候安全无法保障,应体谅宝妈带娃出门的不易。也有网友认为,忍让不等于默许,孩子应该从小培养性别意识,男童进女厕本身就是对其他女性的冒犯。

面对这样一个具有社会争议的话题,如何解决成为了网友们共同关注的焦点,而“第三卫生间”有望成为破题关键。

“第三卫生间”又称为无性别卫生间。是在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使用的卫生间。因此,“第三卫生间”的存在意义是创造一个以协助为目的的空间,解决特殊群体的如厕需求。它不仅可以满足异性家长陪孩童“方便”的需求,还可供亲属陪护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残疾人如厕,在避免性别尴尬的同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如果事件中的宝妈当时所在的商场设有“第三卫生间”,那么宝妈如厕问题将会得到解决,而该事件也不会成为网络舆论的风口。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全方位提升,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具体。在衣食住行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希望自己的各项权益得到更进一步的保障,这也倒逼我国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而这次的事件也反映出,随着人们性别意识的增强,“第三卫生间”已然成为人们对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刚需;同时也侧面表现出我国在落实社会公共服务建设时的一些问题。

其实,早在2016年修订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中就要求,城市中的一类固定式公共厕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公共厕所,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及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的活动式公共厕所,均应设置“第三卫生间”。但在实际情况中,“第三卫生间”标识不够清楚、设施配备不齐全、几乎处于关闭状态,都是常见问题。这不但影响了“第三卫生间”的大力普及,更给特殊群体造成了极大困扰,引发一系列尴尬现象。

因此,归根结底要想彻底解决宝妈带男童上卫生间等尴尬问题,“第三卫生间”的普及才是破题关键。各地政府、公共场所管理方应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的规范化建设,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确保其投入使用;同时也要提高公众的认知度,使之得以有效利用。

“第三卫生间”不仅是公众的实际需求,更体现了人文关怀的城市温度。关注人性化细节,打造育儿友好型社会,已然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来源:红网

作者:王晓菲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11/03/1200866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